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王淑耘
释义
王淑耘1920—

当代女编辑家。原名王淑筠、曾用笔名淑筠。江苏省句容县人。《长江文艺》杂志编审。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初中毕业考入镇江师范。1937年抗战开始,作为流亡学生入川,在重庆北碚当小学教师。1941年皖南事变后,由周恩来批准,经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去延安,入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学习。其间参加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兼过鲁艺戏音系地干班文化课。1945年冬离延安。1946年春到解放区承德任《冀热辽日报》编辑。同年夏报社作战略转移,到热东地区参加《新热辽报》和新华支社工作,度过行军作战的艰难岁月。1947年6月由林西南下赤峰,任《群众日报》(原《冀热辽日报》)“群众”副刊编辑至1948年底。该刊曾以较多篇幅发表不少作家的名篇,如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福贵》,张志民的叙事诗《王九诉苦》、《死不着》,斯特朗的《毛泽东》,以及郭小川、管桦等的作品。

1948年底平津战役前夕,她随军进关。1949年元月天津解放,参加接收国民党天津广播电台、创办天津新华广播电台,任编辑科副科长。同年7月南下武汉,先后任中南新华广播电台编辑科副科长、专稿科长,中南文化部调查研究科科长。1952年底调任中南文联《长江文艺》编辑部主任。该刊领导机构儿经变易,她一直主管该刊编辑工作,先后任编辑部主任、编委、副主编、主编,至1986年。在该刊工作30多年的漫长编辑生涯中,文艺战线历经曲折,她同编辑部同事一道,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方向,坚持文学与时代,与人民相结合,植根生活土壤,反映人民的心声,并十分重视贯彻“双百”方针,扶植文学新秀。50年代曾编发过一些很有影响的作品,如转发李准的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刊发吉学沛的小说《一面小白旗的风波》、未央的诗《祖国,我回来了》和《枪给我吧!》,以及李季的《五月端阳》、韦其麟的《百鸟衣》、白桦的《孔雀》等长诗。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1、2卷的部分篇章首先在《长江文艺》上刊发,徐迟、碧野、俞林以及公刘、浩然、刘真等作家的作品多次在该刊出现。该刊周围涌现一批蜚声文坛的作家,如李准、未央、韦其麟、孙健中、谢璞、张永枚等,以及工农作家黄声笑、习久兰等。新时期该刊仍注意扶持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人新作,其中,方方、映泉、熊召政、李叔德等获全国奖或有广泛影响的作品,有的刊发在该刊上。她主持的《长江文艺》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她于1987年获中国作协颁发的“文学期刊编辑荣誉证书”,1988年获中国作协“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

编辑工作之余,她坚持从事文艺理论批评和创作,为刊物撰写社论、短评和作品评论多篇,同时也写过一些报告文学、散文等。她长期担任湖北省文艺界领导工作,1962年任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1978年起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1988年底改任名誉委员),作协湖北分会副主席。

何奈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7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