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姚莹
释义
姚莹1785—1853

近代作家。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因以“十幸”名斋,又号幸翁。安徽桐城人。从祖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创始人之一。幼时读书,刻苦自励,16岁即善为诗文,为同里张阮林所惊异。嘉庆十一年(1806)至安庆,居姚鼐主讲的敬敷书院,亲聆姚鼐“言学问文章之事,始得其要”(姚濬昌语)。从此,他更加勤奋努力,“每有所作,不假思索,议论宏伟”。并和同乡方东树、刘开等,结为“文章道义之交”(同上)。次年(1807)中举。又次年(1808)中进士,但屡不见用。

嘉庆二十一年(1816)出任福建平和县令。途经钱塘,拜谒汪廷珍,汪“索观诗文”,赞为“国士”(姚濬昌《姚莹年谱》)。隔一年,调任龙溪县令,以法治县,颇有政绩。二十四年(1819)被调台湾,署噶玛兰通判,整顿社会秩序,抚恤灾民,受人称赞。道光十二年(1832),调任江苏武进知县,兴修河工水利,政绩卓著,受到陶澍和林则徐的好评。同时完成《东溟文集》与《后湘诗集》。道光十七年(1837)被擢升台湾道,加按察使。鸦片战争爆发,他与总兵达洪阿积极备战,奋勇抗敌,数次击退英军的进攻。和议后,英人与清廷投降派相互勾结,对他进行诬陷,遂于二十三年(1843)以“冒功”罪,被革职逮问。出狱后被贬四川,又奉命赴藏处理两呼图克图之间的争端;并对川、藏等地的地理形势,西洋诸国情势,详考博证,完成《康輶纪行》,“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免胥沦于鬼域”(《与光律原书》)。道光三十年(1850),曾将其所作诗文等编为《中复堂集》,但毁于兵乱。方宗诚评论说,他“虽亲炙惜抱”,却“能自出机杼”,故其文“长于经济”,刚健雄奇(《〈桐城文录〉序》)。咸丰初年(1851),调任广西按察使,参与镇压太平军活动。兵败后随军至湖南,任湖南按察使,病死。著有《石甫文钞》、《中复堂全集》。

牛仰山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62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