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陆镜若 |
释义 | 陆镜若1885—1915 近代早期话剧活动家、剧作家兼演员。名辅,字扶轩,艺名镜若。江苏武进人。少颖悟异常儿。稍长,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文科。课余在藤泽浅二郎所办俳优学校学习日本新派戏,并参加了早稻田大学的文艺协会,对西洋的古典剧,尤其对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发生了浓厚兴趣。光绪三十四年(1908)加入春柳社,改编并主演了话剧《热血》,博得极大好评。宣统二年(1910)暑假回上海,曾与王钟声合作,在味莼园演出新剧。1912年毕业归国,在上海发起组织新剧同志会(即春柳剧场),并主持其事。该团体除在上海演出外,“在江浙一带跑过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杭州一带,还到过湖南、汉口”(欧阳予倩《回忆春柳》)。1915年至杭州演出,因劳累过度致病,返沪不久即病卒。所编剧本有《猛回头》、《社会钟》(据日本新派剧作家佐藤红绿剧本《潮》、《云之响》译编)、《家庭恩怨记》等。还翻译过易卜生的剧作。欧阳予倩云:“陆镜若可以说在当时对于话剧是唯一的通才,他读过不少剧本和文学书籍,学过表演和舞台技术,能演、能编、能排,还能够谈些理论。”“陆镜若对初期话剧运动是一个示范性的人物,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谈文明戏》)义华《六年来海上新剧大事记·陆镜若之评论》称其“实为中国新剧家中第一讲求艺术之人,无论一举一动,一步一趋,在在讲求艺术”。 梁叔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365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