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嘎达梅林1
释义
嘎达梅林1

蒙古族民间叙事长诗。产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流传于内蒙古东部地区。存多种异文传世,但基本情节相同,一般约在2000行左右。分有全韵体和韵白相间体两种形式,多数异文为韵白相间体。它以饱满的激情讴歌了嘎达梅林率众起义的英雄业绩,除着力塑造了英雄嘎达的形象外,还塑造了嘎达的妻子牡丹等众多的人物形象。其曲调或激奋昂扬,或悲怆低婉,在战争中曾激励无数蒙古族仁人志士奔向杀敌的战场。它是根据1929年在内蒙古哲里木盟达尔罕旗(今科左中旗)爆发的嘎达梅林为首的牧民起义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创作而成。这次起义旨在反对军阀张作霖勾结蒙古王公屯垦开荒,掠夺人民土地。历时4年,波及四五个旗县,是现代史上著名的蒙古族人民起义。诗中描述了嘎达梅林,从一个小官吏(梅林)转化为人民起义领袖及起义自始至终的全过程。

20世纪30年代,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达尔罕旗昏庸的王爷,实行所谓“屯垦开荒”,驻屯军侵占大量牧场,为非作歹,致使当地牧民流离失所。开始嘎达梅林曾向王爷劝谏:“白杨树倒下了没有什么啊,墨绿的鹦哥落在哪里唱歌?可爱的达尔罕旗要是卖光,全旗的百姓到哪里去谋生?”结果反遭斥责。后来,他只身赴奉天(今沈阳)到张作霖的元帅府告状,结果被投入监狱,并以“反抗王爷,搅闹官府;煽动暴民,勾结乱匪”为名判处死刑。张作霖本想在奉天执行,嘎达梅林当场以激将法,令达尔罕王在难堪之余,同意押解回旗行刑。在押解返乡后等待处决时,其妻牡丹率众劫狱成功。血的教训使嘎达梅林走上了武装起义的道路:“达尔罕王爷是残暴的魔王,军阀张作霖是凶恶的豹狼,王府和官衙操生杀大权,穷百姓要活命只有拿起钢枪!”在嘎达梅林和牡丹的号召下,乡亲们纷纷参加义军。起义军砸烂了王府监狱,解放了受难的奴隶;冲进王府分了达尔罕王爷的财产。此后转战于达尔罕旗临近的旗县,给军阀张作霖和蒙古王公贵族以沉重的打击。后来由于义军中混入奸细,加之军阀、王公们的重兵围剿,嘎达梅林的义军被围困于西拉木伦河,“弟兄啊,一个个倒下,子弹啊,一颗颗打光,嘎达誓不屈服投降,连人带马投入了西拉木伦河激浪。”嘎达梅林和众弟兄们战死后,家乡的人民到处传说着他们的故事,歌唱着他们的英勇事迹:“天上的鸿雁从南往北飞啊,是为了迎接春天的降临;反抗王爷的嘎达梅林啊,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半个多世纪来嘎达梅林的颂歌已传遍中国土地,以雄浑、悲怆的乐曲为人们所熟知。建国后,剧作家曾把它改编成歌剧、电影剧本;音乐家以其主旋律谱写了交响诗。陈清漳、赛西、芒·牧林整理翻译的汉文本《嘎达梅林》,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

丁守璞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15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