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论文偶记
释义
论文偶记

清代文论著作。1卷。刘大櫆著。此书仅31则,但较为突出地从一个侧面代表了桐城派的文论主张。

刘大櫆论文章写作,其侧重与方苞略有不同。方苞所重在义理,而刘大櫆所重在“文法”,“文人之能事”。他反复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若行文,自另是一事。”“作文本以明义理,适世用;而明义理,适世用,必有待于文人之能事。”为了充分阐发这一观点,他还做了一个比喻:“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然即土木材料,而不善设施者甚多,终不可为大匠。故文人者,大匠也;义理、书卷、经济者,匠人之材料也。”这样,他便很自然地将着眼点引到了对文章写作艺术方法的探讨上。刘大櫆认为,“文人之能事”集中体现于“神气”、“音节”、“字句”三者的统一,即所谓“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然论文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他重视“神气”,讲“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神者,文家之宝”,“文章最要气盛”;但并不流于空疏,而是主张“神气”即在于“音节”、“字句”,求“神气”当于“音节”、“字句”上着力。因此他讲:“盖音节者,神气之迹也;字句者,音节之矩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续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显然,刘大櫆所强调的是“神气”与“音节”、“字句”之间的一致与沟通;这要胜于那种以“音节”、“字句”为“末事”的“似高实谬”的见解。进一步,刘大櫆还全面地阐明了他的审美追求,提出文章写作要“贵奇”、“贵事”、“贵尺”、“贵远”、“贵简”“贵疏”、“贵变”、“贵瘦”、“贵华”、“贵参差”、“贵去陈言”、“贵品藻”;其间所发议论,多为符合艺术规律的有识之见。

《论文偶记》在清代曾有数种刻本,《逊敏堂丛书》等亦曾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9年出版了此书的校点本。与吴德旋《初月楼古文绪论》及林纾《春觉斋论文》合刊为一册。

金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37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