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目连救母劝善记
释义
目连救母劝善记

明代传奇剧本。简名《目连救母》,或称《劝善记》。郑之珍撰。《远山堂曲品》著录。目连救母故事最早渊于《佛说盂兰盆经》,唐代有《目连缘起》、《大目乾连冥间救母》等变文,故事情节更为完备。宋代开始搬上舞台,《目连救母》杂剧可演7天,元明间亦有《行孝道目连救母》杂剧。郑之珍此作,就是在变文与杂剧的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全剧100出,分为上、中、下3卷。写善人傅相,持斋奉佛,赈济孤贫,死后升天。其妻刘青提,受弟刘贾怂恿,遣子罗卜出外经商,自己破戒开荤,不敬神明,以狗肉馒头斋僧。邻人李公规劝,置之不理。罗卜归来谏母,刘氏为掩盖自己的所为,在花园内对天发誓。因此遭到冥罚,死后坠入十八层地狱,经历各种报应和灾难。罗卜为救母,辞退婚事,担经挑母(骨殖),亲往西天恳求佛祖超度。一路之上,白猿替罗卜开路,过耐河桥、黑松林、升天门、寒冰池、火焰山、烂沙河,克服种种艰难困苦,才到达西天。佛祖嘉其孝行,允许皈依沙门,赐以大目犍连法号。目连下地狱寻母,遍历十殿,百折不回。终于感动天帝,使其母子相见,合家升天。此剧在宣扬封建孝道和宗教迷信的同时,也赞扬了目连执着追求的毅力、不畏艰险的精神,对封建社会的虚伪丑恶面目也作了一定的揭露。

剧本体制宏伟,其中不少单折戏,如《王婆骂鸡》、《哑子背疯》、《尼姑下山》、《拐子相邀》、《行路施金》等,都来源于民间传说和故事,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经过演员加工后,仍可以单独演出。清张照参考这个剧,改编为宫廷大戏《劝善金科》。《目连救母》流传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又融入各地的风俗民情、方言土语、杂耍技艺,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趣,而且为研究戏曲的嬗变和民俗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存本较多,《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本据明万历间高石山房原刊本影印,卷首载万历十七年至二十一年(1579—1583)叶宗春诸家序跋。

吴书荫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51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