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论傣族诗歌
释义
论傣族诗歌

傣族古代文艺理论著作。祜巴勐著;岩温扁翻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云南)1981年3月初版。原书为傣文,名叫《畦雷麻约甘哈傣》,直译为《论傣族诗歌》,成书于傣历976年(1615),为作者晚年时所写。全书分为10节,约46000余字。书中从人类和人类语言的产生说起,进而探讨了傣族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傣族诗歌的种类与民族特征、佛教教义对傣族诗歌的影响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是迄今所见到的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中最为系统的一部诗论专著。作者虽为佛教徒出身,但他却认为思想是语言的基础,正是这种朴素唯物的哲学认识,才使作者对傣族诗歌的起源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问题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在诗歌的起源问题上,作者断然否定了“歌”是佛祖所赐给的神秘观点,而明确肯定诗歌来自于人类的语言、来自于人类社会活动,肯定人是“歌的父母”。书中作者对傣族诗歌的种类及其民族特点的分析、论述最为详细。作者认为,傣诗有3种类型:民间歌谣、叙事诗、祝词颂歌。它们的内容和形式虽各有特点,但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民间歌谣依附并服务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叙事诗借歌的魅力和诗的艺术力量来叙述当今现实生活中的善、恶、好、坏;祝词和颂歌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镜子,也能反映出社会现实。在论述傣族叙事诗的特点时,作者还提出了他对悲剧和傣诗中神佛、鬼怪形象的美学意义的独特见解,作者看到了悲剧不单纯是人们的眼泪和悲哀的凝聚,而是在眼泪和悲哀中饱含着对邪恶势力的愤怒和仇恨,是无声的力量。《论傣族诗歌》在写作上极少呆板的叙述和抽象的论证,而是用许多生动的故事和诗作来说明观点,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祜巴勐”不是作者的姓名,而是僧位名称。本书作者当了32年和尚,位至“祜巴勐”。故依傣书不写作者真名的习惯,署名祜巴勐。作者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理论家,他一生研读过300多部傣族诗歌,创作了《粘响》、《兰嘎听》、《婻波冠》等叙事长诗,并写下了《论傣族诗歌》、《论傣族诗歌的内容及其价值》等理论著作。

田方玲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386-238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4: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