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一月的哀思
释义
一月的哀思

当代诗歌。李瑛著。初载1977年1月7日《光明日报》。诗题下有副标题《——献给敬爱的周总理》。诗末有“附记”:“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五日成前四节,时不得发表,只好藏诸筐底,以寄哀思;十月,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粉碎了‘四人帮’,欣喜之情,实难言喻;十二月六日又增写第五节。”作者回忆说:此诗600余行,《光明日报》发表时因整版容纳不下,删下六、七十行,后来各地出版社将此诗编入悼念总理专集时,大多据此。他在整理诗集《难忘的一九七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9月出版)时,将删下的部分重新补入,并调整了个别用字,成为完整的稿本(《关于〈一月的哀思〉的几则答问》)。1981年收入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瑛诗选》时,个别处作者又作了修订,为最后定稿本。

这首长篇政治抒情诗以汪洋浩荡的气势、广阔深远的境界、深沉细腻的感情,歌颂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和崇高品格,表达了对“四人帮”罪恶的愤恨。全诗共5节。第一节写惊悉噩耗后作者和全国人民的悲痛心情及对险恶政治逆流的愤懑;第二节抒写1976年1月11日首都百万人民挥泪为周总理送灵的悲恸场面与庄严葬礼以及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悼念之情;第三节缅怀和追忆周总理光辉一生的丰功伟绩;第四节写周总理的骨灰撒入江河大地,总理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第五节抒写粉碎“四人帮”后的激奋心情和战斗情怀。其中,第二、三两节是全诗的主要部分,分别用“车队象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和“呵,此刻,灵车/正经过十里长街,/向西,向西……”的诗句作为主旋律,断续穿插送灵的场面和总理的功绩,反复吟唱,推动着感情和情节不断向纵深发展。诗中以周总理的灵车为中心,为感情的纽带,百万人民悲痛的泪水映照着熊熊燃烧的感情的烈火,黑纱、白花、如血的残阳、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组成一幅壮烈、肃穆和奇丽的艺术画面,显示出一种感天动地的悲壮美。

《一月的哀思》是作者新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是他诗歌创作道路上一次飞跃的重要标志。作者曾说,这首诗“我是流着眼泪写的”,“没有这样伟大的斗争生活和动人的历史场面,是不可能产生的”(《我是怎样写〈一月的哀思〉的》)。该诗发表后引起海内外的强烈反响,被全国近20家出版社收入悼念周恩来的专集,并被节选入高中《语文》课本。《中国文学》1979年10月号以英、法两种文本节选刊登,香港曾有转载,国外也译成外文出版。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当代诗歌名篇赏析》一书选收此篇并作了评析。宁夏人民出版社和云南人民出版社分别于1977年2月和5月以《一月的哀思》为书名出版纪念周恩来的专集。

何火任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