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武陵 |
释义 | 吴武陵 (?——834)本名偘,自称东吴王孙。郡望濮阳(今山东鄄城北),信州贵溪(今属江西)人。元和二年登进士第。次年,坐事流永州,与柳宗元过从甚密。约于元和十一﹑二年,召还京师,受裴度器遇,力劝裴度起用柳宗元,未果。又致书工部尚书孟简,为柳宗元长期遭贬鸣不平。十二年,韩愈随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吴武陵上书韩愈,献平淮西策,未见用。元和末,主盐务于朔方,长庆二年以“不职”为户部侍郎判度支窦易直所薄。宝历元年,充桂管观察使李渤副使。大和元年官太学博士,向礼部侍郎崔郾力荐杜牧,牧果于次年登进士第。有史学,与刘轲并以史才直史馆。后以尚书员外郎出为忠州刺史,改韶州刺史。以贪赃贬潘(一作播)州司户参军。大和八年卒。另据《舆地碑记目》三《梧州》及《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七一《隐山李渤等题名跋》,知吴武陵墓石刻刊于咸通二年七月,上去大和八年已二十七年,或其改葬时所刊。吴武陵以才气自负,强悍激讦,柳宗元称其“直而甚文”(《同吴武陵送前桂州杜留后诗序》)。又谓“一观其文,心朗目舒,炯若深井之下,仰视白日之正中也”(《答吴武陵非国语书》)。《旧唐书》本传著录《十三代史驳议》二○卷。柳宗元《濮阳吴君文集序》称吴武陵为其父撰《吴君志传》三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吴武陵书》一卷。均佚。《全唐文》七一八录其文七篇。《全唐诗》卷四七九录其诗二首。《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卷五辑其佚诗一首。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七三《吴汝纳传》﹑《新唐书》卷二○三本传﹑《云溪友议》卷八﹑《本事诗·怨愤》﹑《唐摭言》卷六﹑《唐诗纪事》卷四三等。近人岑仲勉有《吴武陵事迹》(收于《金石论丛》四《贞石证史》)。(吴汝煜)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