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鼒 |
释义 | 公鼒 (1569-1619)字敬与,号浮来。山东青州府蒙阴人。隆庆三年(1569)九月二十九生。万历二十五年(1597)与兄公鼐同举于乡,后鼐中进士,而鼒屡困公车。谒选授中书舍人,迁工部主事,提督浙杭关务。万历四十七年十月二十一卒,年五十一。以诗名于山左,与王象春﹑冯琦齐名。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其《小东园集》,现存天启五年(1625)公襄刊本《浮来先生诗集》十四卷,分体编排,收诗一千二百余首,首有王象春《公浮来小东园诗序》。明中叶山左诗坛,先以“前七子”之边贡为领袖,继以“后七子”巨擘李攀龙为赤帜,万历时于慎行﹑冯琦及公鼐等追攀乡贤,渐不满模拟之习,复标举“齐风”,倡闳音鸣世。公鼒与王象春等皆群起响应,诗虽追攀“七子”,然亦不满“‘七子’以大声壮语,笼罩一世,使情人韵士尽作木强”(王象春《公浮来小东园诗序》),故鼒诗亦由重格调至重现实,时有郁怒遒张﹑峭刻幽峻之作。清朱彝尊《明诗综》卷六四录其诗二首。清宋弼《山左明诗钞》卷二九录其诗五十八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八录其诗六首,按云:“敬与诗,长于近体,与乃兄风格略似。”近人赵愚轩《青州明诗钞》卷三录其诗六十三首。生平见《(乾隆)沂州府志》卷二七﹑《(宣统)蒙阴县志》卷四。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