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关康之 |
释义 | 关康之 (415—477)南朝宋文人﹑史学家。字伯愉。祖籍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少而笃学,为颜延之所知。时晋陵顾悦之难王弼《易》义四十余条,康之申王难顾;又为《毛诗义》,经籍疑滞,多所论释。尝就沙门支僧纳学算,妙尽其能。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444),南谯王刘义宣自南徐州移镇荆州,要康之同行,拒不应命。宋文帝及江夏王刘义恭﹑广陵王诞等屡加征辟,皆不应。孝武帝时,陆子真荐之于朝,不见省。明帝泰始初,征为通直郎,辞以疾,不就。后废帝时,齐高帝萧道成为中领军,以康之善《左氏春秋》,送本与康之,康之手自点定。又造《礼论》十卷,齐高帝颇赏之。据褚渊《荐臧荣绪启》,友人臧荣绪作《晋书》,康之曾预其事。顺帝升明元年卒。其所著书,今皆佚。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