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邵飘萍 |
释义 | 邵飘萍 (1886—1926)原名新城,又名镜清;后改名振青,字飘萍;笔名阿平﹑素昧平生,以字行。浙江金华人。幼穎慧,十二岁中秀才。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入浙江高等学堂。三十一年,任金华中学教师,并受聘为《申报》特约通讯员。宣统三年(1911),于杭州和杭辛斋办《汉民日报》,任主编。1913年,《汉民日报》发表反袁世凯文章,被迫停刊,邵飘萍被捕入狱。1914年赴日留学,入东京政法学校,组织东京通讯社,向国内撰写通讯。1915年末,返回上海,为《申报》﹑《时报》﹑《时事新闻》写时评。1916年,被聘为《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撰写“北京特别通讯”。同年,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创办《京报》,任社长。又参加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担任导师。1919年,《京报》被皖系军阀封闭,邵飘萍再度赴日,被大阪《朝日新闻》聘为顾问。1920年回国,恢复《京报》,继续报章生涯,兼任北京平民大学﹑政法大学教授及务本女子大学校长。1925年,经李大钊﹑罗章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被奉系军阀杀害。其一生致力于新闻工作,撰写了大量的通讯﹑社论﹑时评。“文章恣肆流利,生动活泼”(方汉奇《邵飘萍选集·纪念邵飘萍》)。著有《邵飘萍选集》﹑《新闻学总论》等。生平事迹见《邵飘萍选集》卷首。(牛仰山)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