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邵雍 |
释义 | 邵雍 (1011——1077)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读书苏门山百源上,学者称百源先生。李之才摄共城令,闻其好学,尝至其家,授以图书先天象数之学,妙悟神会,多有所得。皇祐初,定居洛阳,西京留守王拱辰为买天津桥西旧地,建屋三十间。雍自耕以供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中,诏求天下遗逸,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称疾不赴,隐居洛阳几三十年。时富弼﹑司马光﹑吕公著退居洛中,常与之交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元祐中,赐谥康节。邵雍为宋代理学象数体系开创者,也是理学诗派创始人。其诗作在南宋被称为“邵康节体”(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成为理学诗的代表。他主张作诗不必苦吟,随口成章,故在治学之馀积有大量诗篇,仅文集中即收诗一千五百馀首,所谓“平生无苦吟,书翰不求深”(《无苦吟》),“句会飘然得,诗因偶尔成”(《闲吟》),正是其创作情状之写照。他的诗歌几乎全为闲适之作,也有一些诗抒写理趣机锋,颇能在平畅的表达中显示出义理内蕴,如“弄假象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弄笔吟》),“知行知止为圣者,能屈能伸是丈夫”(《代书寄前洛阳簿陆刚叔秘校》)。诗风以通俗明畅为特色,语言务求浅近,有的诗甚至如同白话。朱熹谓其诗“辞极卑,道理却密”(《朱子语类》卷一三六),《四库全书总目》亦云:“邵子之诗,其源亦出白居易”,“意所欲言,自抒胸臆,原脱然于诗法之外。”(卷一五三)就是指这类言浅意深之诗而言。其流弊是一些诗大谈性理,率尔成章,缺乏文彩,如吟《三皇》﹑《五帝》诸诗,被人讥为有韵之语录(《围炉诗话》卷一)。邵雍的著述,有《皇极经世》六十二卷,古风﹑律诗二千篇,总题曰《击壤集》(程颢《邵尧夫先生墓志铭》,《郡斋读书志》卷一九作《击壤集》二十卷)。现存《皇极经世书》十二卷,有明刻本﹑正统《道藏》本;《伊川击壤集》二十卷,有宋刊本(残卷)﹑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元刊本﹑明初刊本﹑明隆庆刊本﹑毛晋汲古阁刊本﹑清康熙刊本等。1975年于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有《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全宋诗》卷三六一至三八一录其诗二十一卷。《全宋文》卷九八六至九八七收其文二卷。事迹见程颢《邵康节先生墓志铭》(《明道集》卷四)﹑范祖禹《康节先生传》﹑《宋史》卷四二七本传。另有佚名编《邵康节先生年谱》一卷,附于《康节外集》。(许总)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