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越 |
释义 | 王越 (1426-1499)字世昌。京师大名府浚县(今河南浚县)人。长身多力,善射,又渉书史,有大略。景泰二年(1451)进士,授御史,出按陕西,闻父讣,不俟代辄归,为都御史所劾,帝特原之。天顺初起掌诸道章奏,超拜山东按察使,七年(1463)再超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宣府。改左副都御史,旋进右都御史,总督军务,再晋左都御史,进三边总制,加太子少保,还掌院事,又进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提督军务。成化十六年(1480)出塞,破敌于威宁海,封威宁伯,进太子太傅。十七年佩征西前将军印,改大同总兵官,镇大同﹑延绥,兵败,夺爵除名,编管安陆,诏复左都御史致仕。弘治七年(1494)又起总制甘﹑凉,兼制延﹑宁两镇,经略哈密,以破敌于贺兰,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弘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一(1499年1月12日)卒于军,年七十三,赠太傅,谥襄敏。能用兵,三出塞外,有功于边防,然以结交中官为时论所轻。亦能诗,正德三年(1508)杨仪﹑石椽曾选其诗,刊为《黎阳王太傅诗选》一卷。后有嘉靖九年(1530)刊《黎阳王太傅诗文集》二卷,内收诸体诗四百八十余首﹑词二十六首,赋二篇,序﹑记﹑墓志等各体文二十余篇,吴洪序。又有嘉靖三十二年(1553)中山徐氏刊《黎阳王襄敏公疏议诗文辑略二卷》,内卷一收疏议十篇,卷二收序记等文九篇﹑赋二篇﹑辞六首﹑诸体诗四百二十余首﹑词十五首。万历间其后人又据上二刻辑刊《黎阳王襄敏公集》四卷,清初为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徐泰《皇明风雅》录其诗五首。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一四录其诗二十二首。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明诗选》录其诗九十七首。陈子龙等《皇明诗选》录其诗一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录其诗十五首,“小传”谓其“喜为诗,粗豪奔放,不事雕饰。酒酣命笔,一扫千言,使人有横槊磨盾﹑悲歌出塞之思”。清王崇简《畿辅明诗》录其诗十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二一录其诗九首。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录其诗一首。《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王襄敏集》二卷《续集》一卷,“提要”云:“越本魁杰之才,其诗文有河朔激壮之音,而往往伤于粗率。”清末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卷一八录其诗三首。近人赵尊岳《明词汇刊》录其词为《黎阳王太傅诗余》。生平见李东阳《襄敏王公墓志铭》(《怀麓堂集》卷八三)﹑王世贞《威宁伯王公越传》(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〇)﹑何乔远《名山藏》卷六六﹑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七。王昭雍等有《王襄敏公年谱》(万历本《王襄敏公集》附)。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