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知几 |
释义 | 刘知几 (661——721)字子玄,景云元年后避讳以字行,行五,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安州司马刘藏器之子。自幼攻读经史,以词学知名。永隆元年,登进士第,授怀州获嘉县主簿。天授二年,上书清废冗官,又言刺史不宜任意更易。证圣元年,复上表言时政得失。圣历二年,为定王府仓曹,预修《三教珠英》,至大足元年始成书。长安二年,以著作佐郎兼修国史,寻迁左史,撰起居注。次年,预修《唐史》。四年,拜凤阁舍人。神龙元年,除著作佐郎﹑太子中允﹑率更令,又预修《武后实录》,至次年修成。景龙二年,辞史职,为太子中舍人,又为修文馆学士。四年,撰《史通》成书。景云元年,兼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馆学士。先天元年,奉诏与柳冲等改修《氏族志》。至开元二年,刊定为《姓族系录》二百卷。三年,迁左散骑常侍。四年,因撰成武后﹑中宗﹑睿宗三朝实录,封居巢县子。其后数年,奉诏于乾元殿编校图书。九年,坐子刘贶事,贬安州别驾。不久卒,年六十一。刘知几长于史学,著《史通》二○卷,计内篇一○卷,三六篇;外篇一○卷,一三篇。“内篇皆论史家体例,辨别是非;外篇则述史籍源流,及杂评古人得失”(《四库全书总目》)。为中国史学史上重要史学理论著作。其中虽有苛责古代史家处,“然其缕析条分,如分黑白,一经抉摘,虽马迁﹑班固几无词以解免,亦可谓载笔之法家,著书之监史矣”(同上)。其中《言语》﹑《浮词》﹑《叙事》﹑《品藻》等篇,对史书中文章修辞等问题有所探讨,于纪传文学之创作不无裨益。《史通》版本较多,以《四部丛刊》影明刊本较为常见。清人浦起龙有《史通通释》,笺注详审,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刘知己亦能诗,但所存不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集三○卷,已逸。《全唐诗》卷九四收诗一首,《全唐诗补编·补全唐诗》复从敦煌所出《珠英学士集》残本中,补诗三首。《全唐文》卷二七四存赋三篇﹑文九篇,《唐文拾遗》卷一七补文二篇。其预撰各种史书﹑类书今均不存。《旧唐书》卷一○二﹑《新唐书》卷一三二有传。近人撰有年谱数种,傅振伦《刘知几年谱》较为通行。(陈尚君)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