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汝纶 |
释义 | 吴汝纶 (1840—1903)字挚甫,一作至父。安徽桐城人。幼家贫,刻苦向学,“尝得一鸡卵不食,易松脂以照读书”(马其昶《吴先生墓志铭》)。同治三年(1864),中举。次年,成进士,殿试三甲,授内阁中书。后入曾国藩幕府,先后八年。曾见其文,甚为推许,说“吾门人可期有成者,惟张(裕钊)﹑吴(汝纶)两生”(《清史稿》本传),与黎庶昌﹑薛福成﹑张裕钊并称“曾门四弟子”。十年,补直隶(今河北)深州(今深县)知州,光绪元年(1875),入李鸿章幕。六年,补直隶冀州(今冀县)知州。十五年,主讲保定莲池书院,达十数年。在莲池书院期间,采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方针,设英﹑日课程,聘英﹑日名人任教。吴门弟子众多,马其昶﹑贺涛﹑姚永朴﹑姚永概﹑王树柟﹑唐文治等,皆出其门下。二十八年,管学大臣张百熙奏呈以五品卿衔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坚辞未允,遂赴日考察教育。归国后,辞京师大学堂教习之任,谋返乡办桐城小学。返里途中发病,抵家即逝。工诗文。尝曰:“桐城诸老,气清体洁,海内所宗,独雄奇瑰玮之境尚少。”(《与姚仲实书》)故其“虽籍隶桐城,而为文不落桐城窠臼”,“得于《史记》者尤深。”(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桐城吴先生文集》)诗则多为唱酬赠答之作。晚年喜说经,“自信说经之书,高于诗文。其实说经非汝纶所长。”(同上)亦重西学,为严译《天演论》﹑《原富》作序,影响甚大。著有《桐城吴先生文集》四卷﹑《诗集》一卷﹑《尺牍》五卷﹑《尺牍补遗》一卷﹑《谕儿书》一卷﹑《易说》二卷﹑《深州风土记》二二卷﹑《东游丛录》四卷﹑《节本天演论》等,合称《桐城吴先生全书》。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六﹑马其昶《吴先生墓志铭》(《续碑传集》卷八一)﹑马其昶《桐城旧耆传》卷一一﹑金天翮《皖志列传稿》卷八﹑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卷一○等。(牛仰山)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