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邦彦 |
释义 | 周邦彦 (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时疏隽少俭,不为州里推重,尝游学荆州,而博涉百家之书。元丰元年,入京师。五年,为太学生。七年,献《汴都赋》,受神宗赏识,由外舍生升为太学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四)。五年不迁,在此期间,常留连于歌台倡楼,所作大多为歌妓之词。元祐三年,自太学正出为庐州州学教授。八年,知溧水县。绍圣四年还京,为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召对崇政殿,重进《汴都赋》,除秘书省正字。建中靖国元年,迁校书郎。崇宁三年,迁考功员外郎。大观元年,迁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建中靖国元年,曾至睦州。大观二年冬或三年春,尝至苏州。政和元年,迁卫尉卿,以直龙图阁出知河中府。二年,徙隆德府。六年,改知明州。七年,还京为秘书监。史传称邦彦曾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与诸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今人薛瑞生认为此系子虚乌有。重和元年,出知真定府。宣和二年,改顺昌府。次年,徙知处州,未到任,即奉诏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于赴任途中,年六十六。赠宣奉大夫。周邦彦是北宋中叶以来著名文学家,在诗﹑文﹑词的创作方面都卓有成就。陈郁《藏一话腴》称赞其诗“自经史中流出,当时以诗名家为晁(补之)﹑张(耒),皆自叹以为不及”。但是他的诗在元代即已散佚,后人仅辑出三十四首。其诗受韩愈﹑李贺影响较大,在江西诗派诗风盛行之际,可谓独辟蹊径。周邦彦的散文创作也很可观,楼钥称其文“经史百家之言,盘曲于笔下,若自己出”(《清真先生文集序》)。代表篇章有《汴都赋》﹑《续秋兴赋》﹑《足轩记》等。《汴都赋》摹仿班固﹑张衡﹑左思等京都大赋,极铺张扬厉之能,却“指陈事实,无夸诩之过”(同上书)。周邦彦的主要文学成就是词的创作,陈郁称“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藏一话腴》)。王灼也称赞他与贺铸“大抵二公卓然自立,不肯浪下笔,予故谓语意精新,用心甚苦”,自成一家(《碧鸡漫志》卷二)。周邦彦的词题材内容较为狭窄,所赋大多为恋情,其中有表达对所爱女子思恋之情的词,如《风流子》(新绿小池塘),被清人况周颐誉为“朴厚”,谓“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蕙风词话》卷二);有在酒筵席上的赠妓之作,如《少年游》(并刀如水);有描写与所欢女子离别相思之作,如《兰陵王》(柳阴直)﹑《浪淘沙慢》(昼阴重)等。他还有描述羁旅行役﹑身世之感的作品,这些词作大多写于离京外放期间,如《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六丑·蔷薇谢后作》等。其词情境浑融﹑气格浑厚,运用典故成语浑化无迹。陈振孙称其词“多以唐人诗语隐括入律,浑然天成”(《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张炎亦谓“美成词只当看他浑成处,于软媚中有气魄。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词源》卷下)。如《西河·金陵怀古》即以唐刘禹锡两首咏金陵的诗句入词,极具神韵,以致清人陈廷焯推崇为“金陵怀古词,古今不可胜数,要当以美成此词为绝唱”(《云韶集·周词评》)。善于铺叙,长于勾勒,这是周邦彦词的另一艺术特色。邦彦词多长调,陈振孙称其“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清人周济亦云:“勾勒之妙,无如清真,他人一勾勒便薄,清真愈勾勒愈厚”(《介存斋论词杂著》)。其长调慢词如《满庭芳》(风老莺雏)﹑《六丑》(正单衣试酒)﹑《兰陵王》(柳阴直)﹑《瑞龙吟》(章台路),曲折回环,开阖动荡,篇幅虽长而不失照应,均为其词佳作。模写物态,曲尽其妙,这是周邦彦词的又一艺术特色。清王国维《人间词话》曰:“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如《青玉案》之“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极力描绘雨后荷花的神韵。其馀《蓦山溪》(湖平春水)﹑《一寸金》(州夹苍崖),都可称为“切情附物,风力奇高”之作(郑文焯《清真词校后录要》)。周邦彦又精通音乐,能自度曲,谱乐府长短句,声调谐和,上口悦耳,显现出词的韵律美。周邦彦对后代的词创作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清代的词评家更是对其推崇备至,陈廷焯谓其“前收苏(轼)﹑秦(观)之径,后开姜(夔)﹑史(达祖)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白雨斋词话》);王国维也称许他为“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人间词话》)。但是周邦彦的词题材内容不广泛,也受到后世词评家的批评,像张炎所云“意趣却不高远”(《词源》卷下),王国维称其“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人间词话》),正是其词创作的不足之处。著有《清真先生文集》二十四卷(楼钥《清真先生文集序》),后经兵火,散佚颇多,南宋时重加编辑,未能复旧,《宋史·艺文志》七著录仅有《清真居士集》十一卷。又著有《操缦集》五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上述二集均已不存。其词集在宋代时已有单刻传世,《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著录有《清真词》二卷﹑《后集》一卷,曹杓注释。现存周邦彦词集有二种版本:一为《片玉集》十卷,宋陈元龙集注,有《彊村丛书》本﹑《宛委别藏》本﹑《景印宋金元明词》本;一为《清真集》二卷﹑集外词一卷,有元刊本﹑汲古阁刊本﹑《四库全书》本﹑王鹏运四印斋刻本﹑西泠词萃本。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有吴则虞校点本《清真集》,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5年出版罗忼烈《清真集笺注》。中华书局又于2002年出版孙虹等《清真集校注》,最切实用。《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一百八十馀首。《全宋诗》卷一一八八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二七七四至二七七五收其文二卷。事迹见《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四本传﹑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薛瑞生《清真事迹新证》。(曾枣庄)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