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潘月樵
释义
潘月樵

(1869—1928)名宗岳,艺名小连生。江苏甘泉(今江都,属扬州)人。其父业木匠,光绪元年(1875)病卒。家贫无以为生,与弟少棠随长兄恩荣逃荒至天津。长兄入赘陈家,长嫂陈氏出资延师教戏。初习梆子文武老生,后改皮黄。九岁即登台演唱。光绪十年至上海,搭老天仙茶园,声名甚著,与汪桂芬齐名。后创办金台小科班,培养演员。又在上海办榛苓学堂,在苏州办菁莪学校,“专收贫家子弟,不取学费,两处开支,皆月樵一人唱戏所得之钱”(《潘月樵自传》)。光绪三十年,应夏月珊兄弟之邀,加入丹桂茶园,又与夏氏兄弟一起创办我国一个近代化剧场新舞台,引进国外先进剧场技术。宣统三年(1911)九月,任上海伶界商团负责人之一,曾率伶界参加上海起义,攻占江南制造局。在上海军政府草创期间,又多次组织义演,为革命军募集军饷。1912年春,沪军都督陈其美委充沪军调查部部长,授少将衔。受孙中山接见嘉勉。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被通缉,悬赏五万金购其头颅。易僧服得以逃脱,家财尽被抄没。晚年在上海创办天仙科班,培养了不少京剧人才。1928年卒于常州。

潘月樵在新舞台期间,受到王钟声等新剧活动家影响,积极倡导戏剧改良,编演了不少新戏,著名的有《新茶花》(与赵君玉合撰,取材于小仲马《茶花女》)﹑《明末遗恨》﹑《黑籍冤魂》(与夏氏兄弟合编)﹑《潘烈士投海》(据白云词人剧本改编)等。生平事迹见《潘月樵自传》﹑梅兰芳《戏剧界参加辛亥革命的几件事》(载《戏剧报》1961年第17﹑18期)﹑燕山小隐《近世伶工事略》(载周剑云编《鞠部丛刊》)﹑苏雪安《京剧前辈艺人回忆录》等。(梁淑安)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4 3: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