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振棫 |
释义 | 吴振棫 (1792—1870)字宜甫,号仲云,晚号再翁。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祖吴颢,举人,官遂昌县学训导。父吴昇,举人,官至四川资州直隶州知州﹑候补知府。吴振棫于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二十三年,大考二等。二十四年,充贵州乡试副考官。道光元年(1821),道光皇帝召见,奏对称旨,命充实录馆纂修,升提调。二年,京察记名。三年,授云南大理知府。七年,父丧服满,授山东登州知府,改沂州知府。八年,调济南知府。十三年,母丧服满,授安徽凤阳知府。擢山东登莱青道员。以事降一级。十九年,再授凤阳知府。次年,调安庆知府。二十一年,擢贵州粮储道。二十三年,升按察使。二十八年,擢山西布政使,调四川。旋擢云南巡抚,兼署云贵总督。咸丰五年(1855),调陕西巡抚。次年,授四川总督。七年,调云贵总督。因病去官。同治元年(1862),奉诏赴山西筹办河务,又会同胜保督办陕西军务。旋引疾入晋养病。六年回里,九年病逝。 吴振棫自谓:“生平游迹颇广,西入秦﹑蜀,北至京师,西南抵滇﹑洱。若齐﹑鲁﹑郑﹑卫之境,江﹑汉之上,淮﹑海﹑湖﹑湘之间,或一至,或再至,或三数至,其间山川云物之盛,方俗物产之殊,罔不毕觌。夷险异境,悲愉异情,奔走殆三十年。”(《李梦韶转漕日记·序》)所到之处,均有诗吟咏当地风景名胜与民俗民情。曾自评其诗曰:“少年之诗浅,中年之诗杂,晚年之诗率”(《花宜馆诗抄·自序》)。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称其诗:“思深力厚,风格老苍,嘉﹑道以还为一大家,同年祁文端尤推重之。历官清介,耄岁归休。平生宦游之迹滇黔最久,《正雅集》记其‘风云百开合,今古一鸿蒙’二语,谓足尽摹状山水之妙。”(卷一二六)著有《花宜馆诗抄》﹑《花宜馆诗续抄》﹑词集《无腔村笛》﹑文集《花宜馆文略》等。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二四﹑缪荃孙《光禄大夫云贵总督吴公神道碑》(《碑传集补》卷一四)。(赵慎修)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