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文彩 |
释义 | 吴文彩 (1798—1845)贵州黎平人。侗族。幼时入塾读书,习汉文。喜编唱侗歌,二十余岁时,便有“歌王”之誉。初时编唱情歌,后编创《酒色财气》等劝世歌,二十九岁时,又编叙事长歌《开天辟地》﹑《十代清朝》等。又喜观戏,因见当地所演汉戏侗族人听不懂,三十岁以后,开始从事侗戏创作。“停止参加‘乡老’们的议事活动,以排除干扰并嬴得时间”(杨国仁﹑廖正中《侗族文学》),三年不与人交往,专心编戏。将评书《二度梅》﹑《薛刚反唐》等改编成侗戏剧本,并潜心研究花灯戏﹑阳戏﹑祁剧等,以侗歌为基础,吸收其他剧种的音乐,为剧本设计唱腔,并指导排演。所编侗戏剧目大多取材于汉族文学作品,戏中融入侗族生活内容和环境﹑习俗,使人感到故事犹如发生在侗乡。又以侗语﹑侗歌演唱,形成侗戏的独特风格。论者谓:“吴文彩改编的这几出侗戏在本地区和附近村寨演出之后,深受侗族群众欢迎,影响极大,很快就在别的村寨流传开了”,“跨越了县界﹑省界,几乎传遍了侗族南部方言地区所有较大的侗寨”(同上)。侗戏作为一个剧种,在侗乡开始形成。吴文彩作为侗戏的创始人,被尊为侗戏“戏祖”。所编侗歌有情歌《叙旧情》﹑《两贰银歌》,劝世歌《乡老贪官》﹑《酒色财气》﹑叙事歌《开天辟地》﹑《十代清朝》等,侗戏剧本有《梅良玉》﹑《李旦凤姣》﹑《毛宏与玉英》等,主要剧目至今仍在贵州﹑广西一带侗族自治县上演。生平事迹见张勇﹑杨再宏《关于侗族戏祖吴文彩的调查报告》(载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研究室编印《民间文学资料》第一集),杨国仁﹑廖正中《侗族文学》(载《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民间文学概况》,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出版)。(梁淑安)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