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袁于令 |
释义 | 袁于令 (1592—1674)原名韫玉,一名晋,字于令,以字行,又字令昭﹑凫公,号箨庵﹑白宾,又号幔亭仙史﹑幔亭峰歌者﹑吉衣道(一作主)人等,江南吴县(今属江苏)人。明末诸生,因恋一妓女而被革去学籍,清顺治二年,清兵南下,晋为士绅草降表。降清后官水部郎,顺治三年出任山东临清关监督,一度任荆州知府,居官跅弛不羁,日沉缅于丝竹,十余年未有升迁,监司讽之:“闻公署中有三声:弈棋声﹑唱曲声﹑骰子声,信乎?”晋答曰:“闻明公署中亦有三声:天平声﹑算盘声﹑板子声。”监司大怒,揭参落职。晋亦以此著名。晚居会稽,年逾七十,尚勉为少年态。忽染异疾卒。工诗文,亦涉猎说部,但享誉最高者为戏曲,曾从明末戏曲作家叶宪祖为师,在创作上属吴江派,非常讲究形式与音律,《西楼记》为其代表作,音调工整,情节曲折,结构严密,关目安排富于起伏波澜,针线设施亦颇具匠心,曾风靡剧坛。《新传奇品》称其作曲如“海鹤鸣秋,声清影淡”,绘声传神,对之评价较高。著有《及音室稿》﹑《留研斋稿》,小说《隋史遗文》十二卷六十回,传奇《剑啸阁八种》(《西楼记》﹑《金锁记》﹑《玉符记》﹑《珍珠记》﹑《骕骦裘》﹑《长生乐》﹑《瑞玉记》﹑《红梅记》),杂剧《双莺传》﹑《北曲语》等。生平事迹见乾隆《江陵县志》卷五八﹑光绪《荆州府志》卷七八﹑民国《吴县志》卷七九。(瞿冕良)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