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敬梓 |
释义 | 吴敬梓 (1701—1754)字敏轩,一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雍正元年诸生。吴氏家族,科甲鼎盛,曾祖吴国对,顺治十五年探花,官至顺天学政,祖辈吴昺,康熙三十年榜眼。六十年间,先后有进士﹑举人及出仕官员十四﹑五人。敬梓少时过继长房吴霖起为嗣。霖起死,发生遗产纠纷,感慨良多。三十岁前,遂耗尽田产。三十三岁移家南京,作《移家赋》,自谓:“有瑰意与琦行,无捷径以窘步。吾独好此姱修,乃众庶之不誉。”从此卖文为生。或以为《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乃作者自况。乾隆元年开博学鸿词,为安徽巡抚所荐,托病不赴,生活益困,作《除夕述怀诗》以自遣。最后客死扬州。安徽金兆燕有《送吴文木先生旅榇归金陵诗》,缕述客死经过甚详。《儒林外史》为其一生所著影响最大之作。鲁迅称此书:“凡宦师﹑儒者﹑名士﹑山人,间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金和亦称此书:“或象形谐声,或庾词隐语,全书载笔,言皆有物,绝无凿空而谈者。若以雍乾间诸家文集细绎而参稽之,往往十得八九。”以为此书大多是真人真事的写照。更有以为“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指出了该书对社会世态的概括力和涵盖力。此书在艺术形式方面,既不同于短篇小说集,也不同于长篇小说,正如鲁迅所评:“全书无主干,仅驱使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颇具特色。对晚清谴责小说,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具有显著影响。除小说创作外,亦能诗文。吴湘皋序其集而谓:“敏轩以名家子好学诗古文辞杂体以名于世。凡有所作,必曲折深入,横发截出,就于古人,彀率规矩而始已。”《儒林外史》外,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等。生平事迹见程晋芳《文木先生传》﹑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四三五﹑胡适《吴敬梓年谱》。(马亚中)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