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海默
释义
海默1923—1968

当代作家。原名张海默。山东省黄县人。少年和青年时代在北京念书。抗日战争开始时到晋鲁冀边区从事文艺工作。后到延安。在延安曾演出他青年时代的话剧《粮食》。新中国成立后,他到过抗美援朝前线,也到过西藏平叛边哨。1951年2月中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创作的话剧《爱什么》。1954年5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他的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第三次战役中英勇战斗的长篇小说《突破临津江》。1956年4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他表现在革命年代为革命献身的电影文学剧本《母亲》(1957年拍成影片)。与此同时,从1953年到1955年他曾到东北访问了许多有名的农业合作社,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中篇小说《洞萧横吹曲》(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出版),后改编为话剧《洞萧横吹》于1956年11月在《剧本》上发表,先后在各地上演,引起热烈反响,1957年7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剧的单行本,还由舞台剧改编成同名电影剧本于1958年拍摄成影片在全国公映。这部剧本深切反映了错综复杂的社会主义时期农村生活中的矛盾与斗争,勇敢地揭露了阻碍生活前进的官僚主义作风。60年代初开始该剧遭到严厉的粗暴的错误批判。此后他的一系列作品不断地受到批判和指责。“文化大革命”中,他由于攻击江青等“罪名”而被折磨致死,年仅45岁。粉碎“四人帮”后,他的冤案得到平反,其作品重新受到肯定评价。他曾被称为“多产和快产的作家”(冯牧:《一本没有写完的书——序海默作品选》),但其创作态度严肃。他以题材、主题、形式、体裁丰富多样而引人注目,不仅创作许多影响强烈的话剧和电影文学剧本(被拍成影片的还有《草原上的人们》、《深山里的菊花》、《路》等),同时写散文、小说等。他的著作还有电影文学剧本《小伙伴》(中国电影出版社1957年5月出版)、短篇小说集《我的引路人》(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11月出版)、短篇小说《“人性”》(山西人民出版社1959年7月出版)等。新时期,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8月出版《海默中短篇小说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11月出版《海默电影剧本选集》。

卜益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10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