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文艺 |
释义 | 新文艺 现代文学期刊。月刊。1929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新文艺月刊社编辑,水沫书店发行。1930年4月15日出至第2卷第2期后终刊。共出版8期。 该刊是施蛰存、戴望舒、刘呐鸥等人在《无轨列车》被禁停刊后,再次共同编辑创办的纯文学刊物。他们和杜衡、穆时英、徐霞村等人的思想倾向、文学主张和审美观比较接近,不满足于一般传统的创作方法,倾向于欧洲的现代主义;他们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善于表现形形色色的都市生活,尝试运用心理分析方法和意识流的表现技巧来进行创作,因而被称为是“新感觉派”。刊物发表的主要作品有:施蛰存的《鸠摩罗什》、刘呐鸥的《方程式》、穆时英的《黑旋风》、戴望舒的《少女》和《烦忧》,翻译作品《马拉美诗抄》(李金发译)、《保尔福尔诗抄》(戴望舒译)等。刊物从第2卷第1期起,在鲁迅、冯雪峰等人影响和推动下,开始宣告“方向的转变”(第2卷第2期《编辑的话》)。刊物译介了蒲力汗诺夫、弗理契、卢那卡尔斯基、高尔基等人的大量论文和创作,介绍了《国际歌》的历史及其作者,并发表了戴望舒的《流水》、《我的小母亲》等诗篇,表示了作者对革命文学运动的向往。该刊出至第2卷第2期后,受到“暴力的睨视”(2卷2期《编辑的话》),终于被查禁。该刊作家群的创作已经具有明显的流派倾向,他们为以后以《现代》杂志为中心的“现代派”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主要撰稿人还有章克标、赵景深、朱湘、许钦文、冯雪峰、茅盾、沈端先(夏衍)、叶圣陶、彭家煌、李青崖等。 张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02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