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大钊1 |
释义 | 李大钊11889—1927 现代革命家、作家。字守常,笔名李钊、孤松、剑影等。河北乐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夏毕业后,曾主编《法言报》。同年冬赴日本留学,1916年学成归国,任《晨钟报》编辑,发表代发刊词《晨钟之使命》。后又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系统地阐述了创造“青春中华”的思想。1918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和图书馆主任,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并和陈独秀一起,创办《每周评论》。苏联十月革命后,陆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等文章,热烈歌颂十月革命,坚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和王光祈等人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主编《少年中国》月刊。后相继发表《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五四”新文学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北京组织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绐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中国共产党第二次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国共合作期间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1924年代表中国共产党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回国后,领导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反对段祺瑞军阀政府的斗争。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在北洋军阀的白色恐怖下,转入地下进行秘密革命活动。1927年4月6日被捕,28日惨遭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 李大钊从就读于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起到壮烈牺牲止,写了许多诗文。1939年出版了《守常全集》(上海北新书局)。新中国成立后再版此书时改为《守常文集》上册,当年未收进集子的诗文作为《守常文集》下册出版。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李大钊文选》(上下册)和《李大钊诗文选》。作为一个杰出的理论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在“五四”时期所写的诗文,既显示了崭新的思想倾向,又洋溢着澎湃激昂的诗人的热情。鲁迅高度评价了他的文章:“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青春》、《今》等散文,深得中国古典散文简练而富有神韵的精髓,蕴含着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庶民的胜利》等政论,以鲜明的现实性、深刻的思想性和明晰的哲理性引人深思。他的杂感,切中时弊,剖析中肯,意蕴深厚,感情激越,对中国杂感文体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汪大钧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698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