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新时期“纪实文学”潮流
释义
新时期“纪实文学”潮流

当代文学潮流。“纪实文学”是一个广义的名称,它包括报告文学、叙事性散文、传记等等。新时期文学中的“纪实文学”所包容的文体,主要是报告文学、“纪实小说”、“口述实录文学”等品种。

从1978年初发表《哥德巴赫猜想》以来,报告文学创作取得了空前的丰收,内容多样丰富,有歌颂对祖国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企业改革家、体坛英豪、解放军战士、艺术家、技术人员、劳动模范、爱国民主人士的,有鞭挞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有礼赞与“四人帮”及其帮凶进行英勇斗争的英雄人物的,有表现极左路线给人民带来灾难的,有揭露生活中的丑恶现象的,有描述农村今昔变化的,有全景式地反映现实矛盾的,有取材于外国战争事件的,等等,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佳作迭出,往往引起社会上的强烈反响,形成了一股“报告文学热”。

“纪实小说”的前身是郑义、刘亚洲等人所写的“报告小说”。从1984年以来,《当代》、《十月》等刊物在“报告小说”的栏目里发表了刘亚洲《海水下面是泥土》等作品,由此引发出关于“报告小说”称谓的争论。其后有刘心武的《五·一九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等纪实小说出现,纪实小说避免了与报告文学在名称上的混淆,得到普遍的接受和认可,成为新时期“纪实文学”潮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还有象张辛欣、桑晔《北京人》那样选择、实录社会各阶层人物自述的“口述实录文学”等其它类型的纪实文学,也较为引人注目。

新时期纪实文学,文体种类较杂,作品数量很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产生过强烈的社会反响。纪实文学热影响到创作和接受两个方面,成为社会性的热潮。形成新时期“纪实文学”潮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过“文化大革命”的虚假文学愚弄后人们产生的一种普遍的尚真求实的社会心理的影响,又有不同的审美需求的影响,还有纪实文学自身显示的文体优势的特点等等多种复杂原因。

新时期“纪实文学”潮流还具有多种层次共存的特点。既有品格高、影响大的各类纪实文学佳作,也有格调低、粗制滥造的纪实作品。

冉隆中,张国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04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