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民间小戏 |
释义 | 民间小戏 民间文学类型。主要指一些不留名姓的劳动者自己创作,并由他们在闲暇或节庆日子里扮演,长期在广大村镇流传的乡间小戏,如东北的二人转,内蒙的二人抬,黄河流域的八岔戏、秧歌戏,长江流域的花鼓戏、采茶戏,南方的花灯戏、彩调戏之类。中国民间小戏品种繁多,各自流传地域不广,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有些大戏如沪剧、锡剧、楚剧、赣剧等是由民间小戏发展来的。民间小戏在内容上多反映农民的生活,选取生活片断,单场独幕;常用民歌小曲音乐,角色以小丑、小旦、小生为主,载歌载舞,欢快活泼。著名的剧目有睦剧的《小放牛》、黄梅戏《打猪草》、五音戏《王小赶脚》、花鼓戏《刘海砍樵》、锡剧《打面缸》、楚剧《葛麻》等。在民间小戏里,还有一类以使用道具为主的,通称为“道具戏”,包括各种木偶戏、皮影戏与使用面具的广西端公戏、安徽目连戏、贵州的傩戏、土地戏等。 李稚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749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