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当代文学国际讨论会 |
释义 | 中国当代文学国际讨论会 当代文学运动中的重要事件。1986年11月3日在上海召开,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来自意大利、日本、苏联、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联邦德国、瑞典、瑞士、加拿大等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的汉学家和中国的作家、评论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这次讨论会。曾于1982年、1985年分别在纽约、西柏林举行过同类会议,在中国本土上召开此会,这还是首次。与会者人数之多,代表国家之广泛,均属空前。正如这次讨论会的倡议人王蒙在祝酒词中所说:“这是一次盛会”,“会上,大家可以听到许多有趣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各种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见解。”他指出:这样的活动,为中国作家和世界各地研究他们的学者创造了直接见面、直接交谈的机会,更增进我们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会促进我们相互的往来和交流。上海市作协主席于伶在酒会上致欢迎词。上海市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40多位上海作家也出席了酒会。 与会者一律用汉语对话,这使会议带有不同以往的特色。4日开始,会议分两大组进行讨论发言。大家感兴趣的而又讨论得较集中的课题是:1、关于新时期文学的评价。外国学者认为,中国新时期文学取得了不低于世界水平的成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些人指出,只因语言的障碍,中国文学才未能被世界更广泛的公众所接受,但对于部分中国作家疏远现实的倾向表示了忧虑。2、关于中国文艺发展与世界潮流的关系。有些外国学者提出,中国作家应尽早摒弃单调地写人际斗争的模式,扩大创作题材,将艺术视野投向诸如工业文明、环境污染、世界和平等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课题。3、关于现实主义问题。一些人认为现实主义作品对社会底层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对社会持冷静的分析态度,语言朴实无华,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另有人以为,与现实拉开距离,建构独特的语言世界,突破往昔的现实主义老框框,应成为中国文学是否进入新时期的标志。4、关于中国文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向问题,是与会者议论的热门话题。有人认为“当代中国小说通往伟大作品的道路,还是在于作家是否能用艺术素养来克服他们要教化读者的行动。”也有人主张中国文学“只有面对中国社会,才可能在世界文学之林中获一席之地。”会上,一些外国学者对于中国古典小说传统技巧在当代小说中的运用与表现,发表了许多有见地的论证;对于一些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作了细致、精当的分析;对于如何看待诺贝尔文学奖等问题也表示了各自的有益看法。中国代表也畅谈了个人的想法和意见。11月6日晚,文化部举行招待会,同时宣布闭会。 屈桂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852-85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