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文学的基本原理
释义
文学的基本原理

当代文学理论专著。以群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年2月第1版。1964年10月第2版。“修订本”印行于1979年12月。《修订本前言》说,本书为1961年全国文科教材会议上确定编写的高校文科教材之一。1961年5月,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与上海市委领导下,由上海文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师院、江苏师院等单位的部分研究人员和青年教师集体编写,以群任主编。初稿完成于1961年11月。经部分高校试用和征求京沪两地有关领导和专家意见,作了两次较大修改,于1963年至64年分上、下册出版。“文革”期间,主编以群受“四人帮”迫害。含冤去世。“文革”后的1978年6月,教育部在武汉召开的全国综合大学文科教学工作座谈会,决定仍以本书为高校文科教材,并要求在短期内修订重版。同年10月,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下,抽调大部分原编写人员,成立由孔罗荪、刘金为顾问的修订组进行修订工作。《前言》又说,“修订本基本保留1964年版的面貌。全书的章节结构基本不变,一般只在观点、材料、文字方面进行修改加工,若干章节则作了较大的充实和删改,引述文学现象原则上仍以1964年为界”。“修订本”分上下两册,由“绪论”、“第一编”“第二编”三部分构成。

“绪论”中,重点阐述文学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主要从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等方面作了论述。

“第一编”以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起点,进而论述了文学与政治,文学的继承、革新和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等问题。书中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唯一的源泉;在阶级社会中,文学表现着一定阶级的意识,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必须为工农兵群众服务;为此,文艺工作者又必须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第二编”论述了文学的形象和典型,形象思维的性质与规律,认为形象“只有具备了艺术的独创性并表现了一定社会生活的本质或规律时,才能称为典型”;同时也论述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以及创作方法和世界观关系等问题。认为“一方面世界观对创作方法有着支配和制约的作用;另一方面,创作方法又有其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在创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王元化说,“我们出版的文艺概论,比较有影响的是以群在文革前主编、现在重新修订的《文学的基本原理》”,较之抗战以来的那一段时期,“是有一定进步的。但如果以科学著作的严格要求来看,坦率地讲,这部书的水平还很低,也存在不少缺点,基本上没有跳出苏联三十年代的老框框。”(《关于文艺理论的若干问题》)

斯非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12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