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永清 |
释义 | 林永清 现代作品人物形象。茅盾的5幕话剧《清明前后》中的主要人物,40年代的民族工业资本家形象。他精明强干,自信自负,留美归国后办起了更新机器厂。抗战爆发后,他怀着爱国思想,把工厂由上海迁到重庆,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坚持生产。但因国民党政府的统制、管制、限价,以及原料飞涨,买办资本的钳制,把他弄得焦头烂额。他改进技术,减少成本,仍无济于事。他软弱动摇,苦闷彷徨,最后还是钻进了买办资本家金澹庵设置的黄金圈套,致使工厂濒临破产的边缘。他从痛苦的体验中认识到:“政治不民主,工业就没有出路”,并走上民主斗争的道路。何其芳说:“林永清,这个民族资产阶级在文学上的代表”,作者“既沉痛地控诉了他所遭受的客观压迫,替他作了有力的呼吁,又更深入地刻画了他本身的软弱,动摇,替他找到了真正的出路”(《<清明前后>的现实意义》)。林永清是茅盾作品中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的一员,具有鲜明的阶级和时代特征。 黄玉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55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