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致橡树
释义
致橡树

当代诗歌。舒婷著。初载《诗刊》1979年第4期。这是作者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第一首诗,也是她的成名作。诗的开头以假设的语气,以“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等在“橡树”跟前的形象,否定了那种自私、庸俗、没有独立人格的“爱情”:“如果我爱你——/绝不象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然后,诗中着力描绘了“橡树”跟前“木棉”的顶天立地的形象:“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只有如“橡树”与“木棉”之间这样的平等的爱情才是有独立人格的:“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也只有这种平等的、人格独立的爱情,才可能是相依为命的、高尚而深挚的、恒久的爱情:“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诗的最后揭示出这“伟大的爱情”的“坚贞”之所在:“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这首篇幅不长的抒情诗,生动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烘托、反衬等多种艺术手法,从一个新的艺术角度和层面上描绘出一种富有新意的“爱情”意境,其旨意超出了爱情的范围。“这种独立的、平等的、相互尊重和支持的爱情的观念和追求,是不同凡响的”,“这首诗更广阔的寓意还在于作者透过橡树和木棉这两个饱和着主观感情的客体形象,表达了她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准则的一种认识和追求,人也必须是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彼此尊重又相互支持的”。(刘登瀚:《从寻找自己开始——舒婷和她的诗》)这首诗发表后引起诗坛、尤其是青年读者的热烈反响和争论,被收入海峡文艺出版社的《中国当代文学参阅作品选》第7册并介绍了有关争论观点,该社出版的《当代诗歌名篇赏析》一书选收此篇并作了评析。

何火任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79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4: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