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林景熙
释义
林景熙1242—1310

宋元间诗人。景熙,一作景曦;字德旸,或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进士,授泉州教官,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不仕,隐居乡里,教授生徒,学者称霁山先生。曾客会稽王英孙处,多与宋遗民相往还。元僧嘉木杨喇勒智(旧称杨琏真伽)发宋会稽诸陵墓,林景熙与唐珏等收护高、孝两朝遗骨,归葬会稽兰亭山,植冬青树以志其墓。至大三年(1310)卒于家。著有诗集《白石樵唱》6卷,杂文集《白石稿》10卷。元统二年(1334),昆山章祖程为其诗集笺注,诗得以流传,而文集逐渐散佚。后人搜集遗文,与诗合编,分为5卷,至清康熙间汪士鋐重刊,乃总题书名为《林霁山集》。

林景熙的诗歌,多托物比兴之作,借景抒怀,声情凄婉,音节悲凉,寓有故国之思。如名作《冬青花》:“冬青花,花时一日肠九折。隔江风雨清影空,五月深山护微雪。石根云气龙所藏,寻常蝼蚁不敢穴。移来此种非人间,曾识万年觞底月。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借冬青以咏收葬陵骨事,诗中诸形象皆寓意遥深,而感情凄壮激越。他如《商妇吟》、《酬谢皋父见寄》、《南山有孤树》、《妾薄命》6首、《杂咏十首酬汪镇卿》、《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等,皆如此笔法。长诗《读文山集》尤为悲壮,首云“黑风夜撼天柱折,万里风尘九溟竭。谁欲扶之两腕绝,英泪浪浪满襟血”;继以苏武、颜杲卿比拟文天祥;末云:“一编千载虹光发,书生倚剑歌激烈,万壑松声助幽咽。世间泪洒儿女别,大丈夫心一寸铁!”比林景熙年长20多岁的方逢辰曾看过林景熙的诗稿,并给予中肯的评价:“其诗凄惋而悠以博,微以章,宛然六义之遗音,非湖海啸吟风月而已,于诗家门户,当放一头。”林景熙论诗,主张比兴寄托,“根性情而作”,要有“三百篇之法度”,反对“掇拾风烟,组缀花鸟,自谓工且丽,索其义蔑如”(均见《王修竹诗集序》)的诗歌。其诗歌创作与其诗歌理论是一致的。

其文今存40余篇,皆记、序、说、碑、铭之类,短小精练,叙事论说,皆以纯朴古文(散文)出之,不汲汲于词藻的华赡。

邱鸣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57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