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王俭
释义
王俭452—489

南朝齐文学家。字仲宝。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名相王导的五世孙。王俭生时,父王僧绰遇害,为叔父王僧虔所养。王僧绰,王僧虔具有文学才能。王俭受家学影响,幼有神彩,专意笃学,手不释卷。袭爵为豫章侯。丹阳尹袁粲闻其名,言之于宋明帝,由是尚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初为秘书郎,太子舍人,超迁秘书丞。以母忧去官,复起为司徒左长史。宋末,他认为萧道成雄异有为,深相推服。萧道成为太尉,引为右长史,恩礼隆密,专见任用。入齐,以佐命之功封南昌县公,转左仆府,领吏部。王俭少有宰相之志,时论咸相推许,因此当时礼仪诏策,咸出其手。齐武帝朝,进号卫军将军,领国子祭酒,太子少傅。官终中书监。死后谥文宪。

王俭专责士流典选,齐武帝对他深相倚重,凡有荐举,奏无不可。因此他在齐初文坛实际上具有核心作用。他曾以家为馆。主持学士馆,大力简拔奖掖后进文士。 当时许多文人,如任昉、王摛等都曾得到他的奖掖。他的好恶,往往会对文风产生很大影响。如他曾召集才学之士,“总校虚实,类物隶之”,而齐梁文坛率以富博为尚的“隶事”之风,由此而起。他本人的文章,亦甚为当时所重。他为文“立言必雅”,“持论从容”(任昉《王文宪集序》)。议论礼制的文章,纯用散体,很少用骈文,所以王通称赞他“文约以则”(《中说》)。其文以《文选》所选《太宰文简褚公彦回碑》较有名。诗以四言居多,典雅庄重,并无多少可观之处。惟五言抒情写景小诗稍见起色,《春诗》被王夫之推许“允为绝句先声”(《古诗选评》)。钟嵘《诗品》把他列为下品,说他“既经国图远,或忽是雕虫”,可见其诗当时就没有什么影响。

王俭还精通目录学。仕宋为秘书丞时,曾上表求校典籍,依刘歆《七略》,撰成《七志》40卷,并创“文翰”一目,以诗文集属之,形成后世的集部;还打破刘歆收书不收图的体例,新增《图谱志》。他还撰有《元徽四部书目》。今皆已亡佚。

王俭年轻时撰有《古今丧服记》,还著有文集,并行于世,梁人任昉就曾为其文集作序。《隋书·经籍志》著录王俭有文集51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王文宪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

吴小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5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