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血字
释义
血字

现代新诗。殷夫作。初载《拓荒者》1930年5月10日第4、5期合刊。收入开明书店1951年7月版《殷夫选集》。《血字》是殷夫最初的一组红色鼓动诗《血字》的第一首。这一组诗包括《血字》、《意识的旋律》、《一个红的笑》、《上海礼赞》、《春天的街头》、《别了,哥哥》、《都市的黄昏》等7首诗,用色彩丰富的笔调抒写了大都市中剥削与被剥削两大阶级的斗争生活。《血字》一诗写于1929年4月,是为纪念“五卅”运动4周年而作。全诗共8节。诗中首先富有战斗激情地抒写了“五卅”惨剧的悲壮的场景。血液写成的“五卅”两个大字,“斜斜地躺在南京路”,“刻划着千万声的高呼”,“记录着冲突的经过”。接着,借助“五卅”这个觉醒的巨人,唱出了时代的预言之歌。“‘五卅’哟!立起来,在南京路走!”把血的光芒射到天的尽头,把刚强的姿态投射到黄浦江口,发出洪钟般的震撼宇宙的预言,预言明日敌人的灭亡,宣布自己是埋葬旧世界的“叛乱”的先锋,是在暴风雨中搏击长空的“海燕”,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尖刺”。最后号召人们把“五”“卅”两个血字化为革命的武器,用战斗来结束旧世界,不让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屠杀中国人民的惨剧重演!《血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想象丰富,意境宏伟,形象鲜明,既有生活实感,又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笔调粗犷,旋律高昂,音调铿锵有力,感情深沉激越,富于鼓动性。阿英曾说:“从1928—1929年,他开始更认真地写作,尤其是诗,技术上渐臻精美,感情也深刻起来”(《殷夫小传》)。《血字》是殷夫红色鼓动诗的代表作之一,它体现了诗人的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突进。

胡钢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099-210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