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海外扶余
释义
海外扶余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4卷16回。陈墨峰(伯平)著。约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1907)。原书为抄本,线装2册,卷首有《序》1篇。1985年经孙菊园、孙逊校注,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前增刊上海师范学院图书馆《前言》及校注者《导论》。

作品叙述了郑成功抗清复明的事迹。郑成功原名郑森,父芝龙,母为日本人。芝龙曾业海上贸易,后招募丁壮,与官军对抗,称霸一方。崇祯时接受招安,任游击、总兵等职。南明时因拥立福王有功,被封为南安相,镇守福建。此时成功肄业于南京太学,以文武全材闻名于朝。不久清兵破南京,囚福王,芝龙等复立唐王,改元隆武。唐王封芝龙为平国公,成功为忠孝伯。但芝龙却在奸细挑动下,弃守仙霞岭,单人匹马降了清朝。致使清兵长驱直入,隆武帝和一班大臣都殉国而死;成功家乡也遭清兵洗劫,其母因受清将凌辱而自缢。成功得知父降母死,痛心疾首,遂树起勤王义旗,自为元帅,率兵攻占厦门,并改其名为思明州,且树“与敌致死”、“杀父报仇”两面大旗以明志。此时桂王即位,改元永历。成功与清军反复攻战,有胜有败。他曾大挫清军于福州五虎口,计斩清闽浙总督陈锦,用十面埋伏法大败清将金砺,并挫败了洪承畴的诱降阴谋。他治军严厉,曾依法斩决指挥失当导致失败的爱将苏茂。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成功3次率师北伐,头两次都因中途受阻,无功而还。第3次与张煌言联兵,收复瓜州、镇江,直迫南京。可惜因遭到清军偷袭,白土山一战,大将甘辉英勇战死,郑军损失惨重。张煌言一军也被敌消灭。成功退兵途中,巧遇故人蔡宝文,蔡向成功献台湾地图,请其入台。永历十五年,成功进军台湾,在陈永华暗助下,终于占领赤嵌城,将荷兰人赶走。成功以陈永华为内阁大学士,经文修武,苦心筹谋,以图复明。并与陈永华秘密建立三合会,将民族种子播于四方。永历十六年,成功因心痛病去世,临终留下了“还我主权”之遗言。

小说作者以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的眼光,将国家、种族利益置于个人身家之上,表彰了郑成功的英雄业绩,宣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种族革命思想,旨在为反清革命制造舆论,在当时属于最进步的作品。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夹杂有狭隘的民族感情。小说在史实基础上进行加工虚构,明显地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但由于过多地写了两军的对阵攻战,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王立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08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21: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