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吴师道
释义
吴师道1283—1344

元代学者、诗文家。字正传。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早年读宋儒真德秀遗书,深受影响。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调宁国录事,乱兵过境,唯吴师道敢弹压之。会大旱,共筹得赈灾粮7万7千余石,30余万饥民赖以存活。廉访使荐于朝,以疾辞归。后至元元年(1335)迁池州路建德县尹,有惠政。以中书左丞吕思诚、侍御史孔思立荐授国子助教,不久升为国子博士。执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许衡成法。至正三年(1343)以丁忧南还。次年江浙行省请吴师道主持省试,吴师道因病未成行,并上书请致仕。朝廷准其以礼部郎中致仕,命未至而卒于家。吴师道工词章,才思横溢,诗歌清丽俊逸,在元代的儒学家当中,是比较有文采的。与柳贯、黄溍、吴澄友善而且屡以诗篇往返。其酬答之篇不乏情真意切的佳作。有《吴正传文集》20卷(或题为《吴礼部集》又常简称为《礼部集》),《吴礼部诗话》1卷(附词话数则),今均存。《元诗选》初集选入吴师道诗130首。另存有《敬乡录》14卷、《战国策校注》10卷等著述。

杨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91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