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放的鲜花 |
释义 | 重放的鲜花 当代文学作品集。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该社1979年5月初版。内收小说、报告文学、诗歌等作品共20篇。这些作品中有10篇发表在1956年至1957年的《人民文学》上,其他分别发表在这时期的《文学月报》、《萌芽》、《雨花》、《新港》、《东海》、《星星》、《江淮文学》等地方刊物上。编者在该书的《前言》中说:“一九五六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全党工作的重点正在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面对当时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一些作家根据毛主席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文艺作品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以及创作题材,创作风格的如何多样化,进行探求,并且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品。但是不久,这些作品却受到了这样那样的批判,有的被打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对解放十七年的文艺作品大张挞伐,这些作品更是首当其冲,属于斩尽杀绝之列,从此被长期禁锢,不得再见天日了!”“粉碎了‘四人帮’,这些先前被打成‘毒草’的作品,也重新得到了应有的评价。为了使一些长期被禁锢的作品与广大读者见面,我们选取了一部分在社会上有过一定影响的篇章,编辑成这本集子,并且把它题名为《重放的鲜花》”。 本集中所选收的作品有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及其续篇,耿简的《爬在旗杆上的人》,邓友梅的《在悬崖上》,陆文夫的《小巷深处》、《平原的颂歌》,公刘的《太阳的家乡》,何又化的《沉默》,流沙河的《草木篇》,南丁的《科长》,阿章的《寒夜的别离》,刘绍棠的《西苑草》,白危的《被围困的农庄主席》,耿龙祥的《入党》,方之的《杨妇道》,李国文的《改选》,宗璞的《红豆》,丰村的《美丽》。这些作品大都有着50年代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总的说来,这些‘干预生活’的和爱情题材的作品,它们不是为暴露而暴露,为爱情而爱情,它们都有一定积极的社会意义,也有一定的艺术质量,即使其中的某些篇,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但只要遵循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原则,不把艺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同起来,不把政治思想方面的一般错误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混同起来,就不应该剥夺它们与读者见面的权利,不能否定它们存在的价值。”《前言》) 符泽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42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