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萧岱
释义
萧岱1913—1988

当代编辑家。笔名戴何勿、何芜。浙江鄞县人。1931年7月至1937年7月,先后毕业于浙江鄞县商科职业学校、上海法学院银行专科、日本大学商经科,获日本大学商经科学士学位。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1月至1946年11月在上海生活书店编辑部、《联合晚报》编辑部任编辑。1949年6月至1953年7月,历任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文学室主任、上海文学工作者协会秘书长、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秘书长和上海乐团、华东戏剧学校教师。1957年4月至1988年5月,先后任《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编委、副主编,为编审。《上海文学》编委兼编辑部主任,文艺《摘译》编译,上海文联副秘书长,上海作协副主席。为中国作协会员。

长期编辑生涯中,萧岱为新中国文学创作的繁荣与发展,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特别是在他主持《收获》杂志工作以来,编辑部努力贯彻“双百”方针,扶植文学新秀,推出不少中青年作家的成名作,发现不少优秀文学作品。其中谌容的《人到中年》和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获全国第一届优秀中篇小说奖一等奖,丛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冯骥才的《啊!》、张抗抗的《淡淡的晨雾》和汪浙成,温小钰的《土壤》获全国第一届优秀中篇小说奖二等奖;水运宪的《祸起萧墙》、丛维熙的《远去的白帆》、冯苓植的《驼峰上的爱》和路遥的《人生》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陆文夫的《美食家》和邓友梅的《烟壶》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此外,叶辛的长篇小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蹉跎岁月》连载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萧岱30年代参加“左联”,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他团结广大的文艺界人士,做了大量工作。从那时起,他就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工作。他发表了《彼女》、《我们出发》、《苏州河》、《厄运》等诗和小说《残雪》。他曾以笔名戴何勿翻译了绥维林、托力伏诺夫合著的《苏联文学》,以笔名何芜翻译了《列宁给高尔基的信》、契诃夫的小说和普希金的诗。

何奈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228-522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