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评论选刊 |
释义 | 评论选刊 当代文学期刊。月刊。1985年1月创刊,1988年12月终刊。1985年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春风文艺出版社主办,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主编阎纲,副主编顾骧、贾非贤。1986年和1987年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河北省文联主办,评论选刊杂志社出版,主编阎纲,副主编顾骧、周申明。1988年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间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评论选刊杂志社出版,主编刘锡诚、阎纲。该刊的内容包括作品评论、作家论、评论家论、作家谈创作、评论家谈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美学论述、评论信息、论文摘要,富有科学性、代表性、信息性、论辩性、资料性。《发刊词》中写到,《评论选刊》及时反映当代文学评论的新成果,广泛团结文学评论家,为他们呐喊、鼓劲,通过文学的改革促进文学评论的大繁荣,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竭尽忠诚。该刊选登了全国报刊上有关中国当代文学较有新意、有水平、有深度的理论评论佳作,集中反映了当代文学理论评论研究成果,同时也兼顾现代文学和古典文学研究与国外文学理论与评论。该刊选发了冯牧的《新时期文学的广阔道路》,朱寨的《历史转折中的文学批评》,阎纲的《文学八年》,林兴宅的《论阿Q的性格系统》,陈思和的《中国文学发展中的现代主义》,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的《论“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郑伯农的《反映论的历史命运》,宋耀良的《意识流文学东方化过程》,鲁枢元的《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等。该刊坚持双百方针,注意争鸣和论辩。如关于文学主体性问题,选发了刘再复的《论文学的主体性》,陈涌的《文艺学方法论问题》,敏泽的《论〈论文学的主体性〉》,程代熙的《对一种文学主体性理论的思考和述评》,姚雪垠的《创作实践和创作理论》,杨春时的《论文艺的充分主体性和超越性》,徐俊西的《也谈文艺的主体性和方法论》等。关于现实主义问题,选发了王若水的《现实主义和反映论问题》,杨春时的《也谈文学主体性与反映论问题》。关于文艺的目的、功能和社会效应,选发了阳雨的《文学:失却轰动效应以后》和《自由与失重——我们要不要、要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徐俊西的《社会、人生与艺术审美》,雷桐的《关于文学“轰动效应”问题的思考》等。该刊注重信息性、资料性。《终刊词》中说,1985年至1988年是文艺思想异常活跃、新时期文学争奇斗胜的时期,新派蜂起,新说如织,新的挑战咄咄逼人,《评论选刊》都有反应。 晓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209-321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