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萧军
释义
萧军1907—1988

现代作家。原名刘鸿霖,曾用笔名三郎、田军。辽宁省义县(现属锦县)人。6岁入本村私塾读书,18岁当骑兵,后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曾任东北陆军宪兵教练处少尉军官及武术助教。这期间,曾利用军人身份掩护过共产党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曾与友人筹谋组织抗日义勇军。事败,潜入哈尔滨,化名三郎,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1933年,他与萧红(悄吟》出版了小说、散文合集《跋涉》。迫于形势险恶,与萧红一起逃往青岛。任《青岛晨报》编辑,写完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1934年底到上海,在鲁迅指导下从事左翼文学活动。1935年7月自费出版《八月的乡村》,鲁迅为之写《序》,称它是“很好的一部”书。抗战爆发后,他与胡风在武汉编辑《七月》。1938年3月和1940年夏,先后两次到延安。抗战胜利后,随部队从延安出发前往东北解放区,任鲁迅文化出版社社长和《文化报》主编。曾受到错误批判和处置。1951年到北京。先后任北京市文物组和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研究员。在极为困难情况下,从事长篇小说《五月的矿山》、《第三代》、《吴越春秋史话》的创作。1980年4月,中共北京市委为他作了正式的政治结论,确认他是“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有民族气节的革命作家”。他重返文坛后,被选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出版了《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萧军近作》(诗与散文合集》、《我的童年》(回忆录)、《萧军戏剧集》等。萧军逝世后,墓碑上镶刻着他自己的诗作:“读书击剑两无成,空抱韶华误请缨。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厚自一身轻。”

牛运清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22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