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侯涵 |
释义 | 侯涵1620—1664 明末清初诗人。初名泓,字研德,号掌亭。乡人私谥“贞宪先生”。嘉定(四川乐山)人。明末诸生。其家族中多有抗清不屈的明臣,故清兵南下,一度受牵连,被拘捕下狱。出狱后携家隐匿他乡,3年始迁郡城,又3年方归故里。侯涵自少时即博览强记,经史诸子、古今典故、天文、地理、医药、卜筮、佛、道,无所不通,好讨论天下大事。与其兄弟侯洵、侯沄,侯演、侯洁、侯静,被时人称为“上谷六龙”。侯涵论诗主张诗应独抒己见,贵在自得。认为“苟自得之,师心可也,法古可也。苟无自得,法古非也,师心亦非也”(汪琬《贞宪先生墓志铭》),故其为诗必以有所得才下笔。其诗大部分都围绕着感怀故国,思念明室的主题,表现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以及对清廷的怨愤,如《旧庄》:“五载池塘两劫灰,满庭芜草重徘徊。图书无复牙签架,栏楯犹遗画阁材。旧恨并随波浪没,故巢惟为稻粱催。门前五柳供樵 王景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435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