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连环套 |
释义 | 连环套 近代京剧剧本。道光四年(1824)《庆升平班戏目》已有此剧。道、咸间著名武生沈小庆也曾编演此剧。取材于小说《施公案》。主要剧情叙连环套寨主窦尔墩与黄天霸之父黄三太有仇,屡思报复。值太尉梁九公在口外围猎,其坐骑系康熙御赐千里马。窦尔墩盗去御马,留柬称“欲知御马事,需问黄三太”,以嫁祸于黄。时黄三太已死,梁九公调黄天霸问罪,限期访拿盗马人,寻回御马。黄天霸与何路通、朱光祖等扮作客商,四处寻访。行至连环套,遇窦尔墩手下头领贺天龙拦路行劫,为黄天霸擒获。经盘问贺天龙,疑御马为窦尔墩所盗。黄天霸乔装镖客拜山,见窦尔墩,探知御马果为窦所盗。于是亮明身份,约窦次日山下比武,以了此案。夜间,朱光祖潜入山寨,盗走窦尔墩所使虎头双钩,而将黄天霸所使佩刀留插案头。窦醒后见刀,以为黄天霸夜入山寨,感其不杀之情。次日下山,朱光祖等又以言语激之,窦尔墩遂献出御马,决意随黄投案自首,并解散喽兵,焚烧了山寨。 郭汉城谓该剧“总的思想倾向是不好的,但它们某些艺术上、技术上的成就,对我们仍有借鉴作用,不能简单地一概加以否定。这类戏自道光初年产生以来,长期在舞台上流行,是许多著名艺人(主要是武生)在舞台艺术上的精心创造”(《黄天霸戏产生的时代原因及其思想倾向》)。吉水评曰:“《连环套》一折,望之必有一场大战,而忽以朱光祖盗钩游说了之。折冲樽俎,止息干戈,使观者目夺神摇,莫能测其变化,文章妙夺天工。”(《近百年来皮黄剧本作家》) 此剧百余年来盛行于梨园,经诸多名角演出,情节多有改易。民国以后之流行本,与老本更有许多不同,原为武生正工戏,系以黄天霸为主角的系列剧目之一。后渐重净角(窦尔墩)。如裘盛戎、任桂林改编本将结局改为窦尔墩奋力接战,不敌被擒,被监押入京。其子窦飞虎闻讯赶来营救,未成,决计纠众复仇。又舞台上常取窦尔墩盗马一节单独演出,名《盗御马》(又名《坐寨盗马》),至今仍时有演出。 梁淑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879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