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骆宾王评传 |
释义 | 骆宾王评传 古代作家传记。杨柳、骆祥发著。北京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全书共包括15章,依次探讨了骆宾王的家世、生年,考证了他在扬州起事中的活动和下落,分析了他在初唐诗文革新运动中的作用及其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由于骆宾王的世系、亲属、生年等在新、旧《唐书》中均无记载,有些情况虽从侧面叙述中可窥见一些梗概和影子,但更多的细节却缺乏信实具体的资料可供佐证,给考证工作带来相当困难。该书作者经过广泛搜讨,细心钩辑,对骆宾王的家族和亲属情况作了比较细致的论述。并根据骆宾王《咏怀古意上裴侍郎》诗等材料,考证出骆宾王生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 该书阐述了骆宾王从少年时代至扬州起事兵败时的生活历程。作者认为,骆宾王参与扬州起兵,就其思想倾向来说,有一个经过长期酝酿、逐步发展并最后趋于成熟的过程,是他侠义性格和儒家正统思想结合的必然归宿。作者详细分析了扬州起事的背景、形势、起始以至失败的全过程,充分肯定了骆宾王所作讨伐武则天的檄文在扬州起事中的作用。认为,正是这篇檄文,使得这次昙花一现的军事行动出现了异彩。关于骆宾王的下落,作者介绍了各种不同的记载,经细心推论,断定骆宾王大概是怀着内心的强烈悲愤,在南通一带隐姓埋名,遁匿几年之后,带着满腔壮志未酬的遗恨离开了人世。时间大约是垂拱三年(687)左右,终年约70岁。 该书还重点探讨了以骆宾王为首的“初唐四杰”在初唐诗文革新运动中的地位、主张和影响,骆宾王诗文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问题。作者指出,骆宾王等人反对六朝浮艳空洞的形式主义文风,强调作品的社会效果,注重作家本身道德修养等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初唐诗文革新运动中有一定贡献。骆宾王的诗题材广泛,思想内容比较深刻,为卢照邻、王勃、杨炯等人所无法企及,更远远超出同时代宫廷狭窄圈子里的文人学士。作者进而从“言志缘情”和“义归风雅”——骆宾王革新诗风的主要依归、抒情的风格基调、题材的多样化和体裁的创新变化、隶事用典的精审雅切、对仗排比的整肃工致等角度,比较全面地分析了骆宾王诗歌的艺术特色。同时对骆宾王在文和赋方面的成就也作了评述,认为,出神入化的隶事用典,表达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得骆宾王的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该书还附有《骆宾王简谱》,简明扼要勾勒了骆宾王的一生。 郑永晓,张君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649-465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