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世说新语
释义
世说新语

南朝宋代轶事小说集。原名《世说》,唐时称《世说新书》,宋以后通称《世说新语》。刘义庆撰。原本8卷,今通行6卷本(实为3卷本,每卷可分上下)。《南史》卷13《刘义庆传》(附于《临川王道规传》后)记为10卷。《隋书·经籍志》小说家类著录为8卷,另有刘峻(孝标)注本10卷。新、旧《唐书》及《日本国见在书目》著录书名、作者、卷数、分类皆同。原书约成于南朝宋文帝元嘉时,至南朝齐时有史敬胤作《世说纠缪》(现仅存片断,见宋人汪藻《世说叙录》引)。南朝梁代刘峻作《世说注》,引书约400种,极可参考,《世说新语》传世本皆此注本系统。今存本最早的是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仅存“规箴”后半部分和“捷悟”、“夙惠”、“豪爽”3门全文)。最早的全本是南宋绍兴八年(1138)董棻刻本。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董本,该本原附的汪藻《叙录》和唐写本残卷也影印附于其后(1962年中华书局影印宋本、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王先谦校本《世说新语》也附载这些影印资料)。绍兴本虽是宋人晏殊删定过的,但证之以唐写本残卷,可看出注文删削不多,正文差异不明显。其它版本较重要的有明嘉靖袁褧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明人凌瀛初四色套印本(收刘应登、刘辰翁、王世懋评点眉批)、近代王先谦校注本。今人整理排印本,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4年)、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通行本一般分3卷、36门,其前4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取义于孔门四科(见《论语·先进》),36门略依由褒到贬的顺序排列。全书1130条,其内容时代上限,除5条例外,其余自汉代桓、灵时的清议名士起,至东晋末桓玄时止,主要记晋代清谈名士言行。每门各条也略依时代先后排列,只有“文学”门暗分为谈玄学、史学的前半部分和谈纯文学的后半部分。各门内容多寡悬殊,如“赏誉”门多达156条,“自新”门仅2条。其取材来源,书名取自刘向(据《汉书·艺文志》儒家类著录,刘向有《世说》一书,已佚),名士言谈轶事多采自《郭子》、《语林》、《魏晋世语》、《名士传》、《先贤传》、《孝子传》、《高士传》等小说、杂事书。可以说《世说》是当时以记言为主的轶事小说集大成之作。首列孔门四科名目,书中却并不尊儒,而是欣赏清谈名士。所记人物皆历史人物,记事不录志怪内容,故多数兼有史料价值。唐人修《晋书》多所取材。《世说》记事以简洁为主要风格,鲁迅评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谬惑,亦资一笑”(《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书中著名故事有“荀巨伯”、“管宁华歆”、“过江诸人”、“谢道蕴”、“山阴道上”、“陶公性检厉”、“七步诗”、“祖约阮孚”、“东床袒腹”、“绝妙好辞”、“晋明帝数岁”、“捉刀人”、“周处”、“许允妇”、“钟会荀勖”、“盲人瞎马”、“望梅止渴”、“玉镜台”、“石崇”、“王兰田性急”、“韩寿偷香”等。后世诗、文多用其典故,戏曲、小说往往取其中故事为本事,说明影响巨大。一系列仿作、续作笔记小说也是在《世说》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刘义庆是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宋书》卷51、《南史》卷13中都以其传附于《临川王道规传》后。他历任文武要职,公务繁忙,晚年又信佛,时间有限。本传说他“爱好文义”,“文辞不多”,“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著述甚丰(除《世说》8卷外,有《幽明录》30卷、《徐州先贤传》10卷、《集林》200卷、《宣验记》13卷、《后汉书》58卷、文集8卷等)。《世说新语》等众多书籍或成于众手,并不是他亲自所撰,只是历来署其名已久,也只好如此。

刘兆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348-134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