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语丝
释义
语丝

现代文学期刊。周刊。1924年11月17日创刊于北京,语丝社编辑,孙伏园主编;1926年秋孙伏园离京后,主要编务由周作人担任。北京大学新潮社发行,第65期后改由北京北新书局发行。1927年10月被奉系军阀政府查禁,北京北新书局同时被封。原已编定的第155、156两期改由迁往上海的北新书局印行。同年12月27 日复刊,仍为周刊,卷期从第4卷第1期起,鲁迅主编,上海北新书局发行。1928年11月后由柔石接编第5卷。1929年9月第5卷第27期起改由北新书局李小峰主编。1930年3月10日第5卷第52期后终刊。共出版260期。编者在《发刊辞》中宣布:“我们这个周刊的主张是倡导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我们所想做的只是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我们个人的思想尽自不同,但对于一切专断与卑劣之反抗则没有差异。”刊物前期以时评、文学批评为主,尤其是鲁迅为代表的杂文显示了较强的战斗性。鲁迅发表了《论雷峰塔的倒掉》、《记念刘和珍君》和一组以《野草》为题的散文等,在文坛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并以风格幽默泼辣,分析鞭辟入理被誉为“语丝文体”,成为30年代战斗性小品文的楷模。刊物的主要作者倾向各异,其中周作人的作品虽不乏对黑暗政治的愤慨,但趋向闲适。主张“冲淡”文学与现实政治的联系。至30年代即形成“论语派”的幽默小品。后期以发表文学创作为主,很少刊载时事或文学批评文字。作品多为小说,作者有章衣萍、冯文炳、许钦文等。韩侍桁介绍欧美文学的论文也占较多篇幅。《语丝》发刊期间,正值“五四”高潮以后新文学运动的探索时期,刊物发表了多篇不同观点的争论文字,反映了新文学工作者的认识过程,也留下了现代文学发展史的重要资料。此外,刊物前期还发表了许多文史研究论述,如顾颉刚的《古史杂记》等,有较大的影响。该刊前后出版5年多,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在北京的前3年,主要撰稿人多为北方文坛上的知名作家。尽管他们以后有着不同的文学道路,但当时都站在反对封建文化和军阀统治的同一立场上。鲁迅将刊物的特色归纳为:“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面对北洋军阀的枪刺和御用文人的谩骂,鲁迅等人以战斗的杂文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语丝文体”成为一时的风尚。除杂文外,刊载的多种散文、小品也丰富了新文学创作的园地,在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开拓性的作用。刊物在新文学运动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主要撰稿人还有林语堂、刘复、川岛、江绍原、徐祖正、梁遇春等。

王宗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57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