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管桦 |
释义 | 管桦1922— 当代作家、诗人,画家。原名鲍化普。河北省丰润县人。1940年入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学习。1941年到冀东报社当记者,开始文学创作。1942年调到冀东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工作。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段时期,参加过讽刺话剧《蒋敌伪合流》(大连新华书店1947年出版)和《国军现形记》(冀东新华书店1947年出版)的创作,在《晋察冀日报》、《东北日报》副刊上发表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出版中篇小说《荆各庄的故事》(冀东新华书店,1947年)。新中国成立后到天津音乐学院工作,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抗美援朝时,同作曲家张文纲到朝鲜前线访问,回国后写成《飞虎山故事大合唱》。这部作品后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世界音乐作品比赛中获3等奖。50年代和60年代初陆续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三支火把》(百花文艺出版社,1958年)、《山谷中》(作家出版社,1959年)、《葛梅》(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中篇小说《辛俊地》(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熊的故事》(河北人民出版社,1956年)、《慕土塔克山的故事》(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狐狸》(少年儿童出版社,1957年),民间故事集《老虎和黑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1955年出版的中篇儿童小说《小英雄雨来》(少年儿童出版社),深受少年儿童读者的喜爱。1957年,管桦回到冀东农村落户。1963年调至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开始长篇小说《将军河》的创作。《将军河》的一章《惩罚》在刊物上试发时,即被诬为“黑线回潮”,故该作第一部直到1977年才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管桦说,《将军河》“是我注进十余年心血的著作”,他将续写下去,小说里的故事将从抗日战争一直延续到全国解放(参见马光复《追求人世间最宝贵的——访作家管桦》)。管桦多才多艺,在国画方面的造诣更深受行家推崇。他画的竹被称为“管家竹”。作家陈大远曾为“管家竹”赋诗曰:“画竹桦君韵致高,长竿如箭叶如刀,寒风扑卷无枯竭,骤雨蛮缠不折腰。”他的诗画作品结为《苍青集》,艾青为之题签。他出席第2、3、4、5次全国文代会,是全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 丁子人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162-616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