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译报·大家谈 |
释义 | 译报·大家谈 现代报纸副刊。上海《译报》副刊。 日刊。1938年6月28日创刊。1939年5月18日随《译报》被禁而终刊。共刊出300余期。担任刊物主编的先后有王任叔、阿英、于伶、白丁等。 《大家谈》主要刊登时论杂感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创刊初期,王任叔署名“八戒”、“巴人”等发表了大量杂文,猛烈抨击上海“孤岛”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文锋犀利泼辣。阿英接编以后,曾以“鹰隼”的笔名发表《守成与发展》,批评当时杂文只是简单地模仿鲁迅的笔法。王任叔立即在《申报·自由谈》上予以反驳,由此引起一场论争。直至同年12月28日,《大家谈》与上海各报文艺副刊同时刊载孔另境、关露等37位文化工作者联名的公开信《我们对于“鲁迅风”杂文问题的意见》以后,争论才告平息。11月中旬起,于伶接编后,曾针对文学如何适应抗战形势,适应上海“孤岛”的特殊情况等问题,组织了一些新文学“方向”问题的讨论,努力把党对文艺工作的指导在讨论中加以贯彻。12月8日,又发表丹丁、文载道、巴人等50位文化界人士署名的《敬告上海电影界》,不仅为电影界,也为文艺界划清了抗战文艺与汉奸文艺的分野。此外,刊物还刊载一些文学作品,如谷斯范的《新水浒》、洪烽的《染血的花》等小说,杨刚的文艺通讯等。 《译报·大家谈》是上海“孤岛”时期进步文化工作者的宣传阵地。刊物旗帜鲜明,是“孤岛”文艺界进步力量的代表,对“孤岛”抗战文艺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刊物的重要撰稿人还有景宋(许广平)、何香凝、梅益等。 王宗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22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