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何家槐 |
释义 | 何家槐1911—1969 现代作家。笔名永修、先河。浙江义乌人。初中时开始阅读《向导》等进步书刊。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中途转入上海暨南大学。曾在《新月》、《小说月报》、《申报》等报刊上发表诗歌、小说和散文。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先后任《大美日报》副刊《七日谈》、《时事新报》副刊《青光》、《每周文学》及《光明》半月刊的编辑。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战地服务队,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后在国民党指挥机关做统一战线工作。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曾在义乌和上海等地中学任教。1948年经香港、武汉进入解放区。1949年在北京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49年以后,历任马列学院(后为中共中央党校)中国语文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组副组长、当代文学组组长,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等职务。主要著作有:理论专著《一年集》、《〈故事新编〉及其它》、《鲁迅作品讲话》、《海淀集》;散文集《冒烟集》、《寸心集》、《旅欧随笔》;短篇小说集《恶行》、《暧昧》、《竹布衫》、《怀旧集》、《寒夜集》、《稻粱集》;译著《小说与人民》(美国福克斯)、《齿轮》(苏联克拉索夫等)、《建设斯大林格勒的人们》(苏联伊凡诺夫等)、《论俄国作家》、《莫里兹短篇小说集》(匈牙利莫里兹,与人合译)、《七个铜版》(匈牙利莫里兹,与人合译)等。 汪大钧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02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