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诗三十 |
释义 | 诗三十 现代新诗集。俞铭传著。北望出版社1945年10月发行。收新诗35首。这些诗写于1937年至1945年的抗战八年期间,地点则分别是湖北的武汉、宜昌至四川的叙永、喜定、泸州,直到云南的昆明。诗篇记录了诗人在大逃难、大转移的艰难生活中的心灵历程,也将目光转向现实生活,用现代派的手法追捕着社会奇观、人世百相。《上青天》、《梦去了》、《山风》、《萧萧》等诗曲折地反映了逃亡的苦楚、身体和精神所受的折磨:“一个细胞有一个旅客的心情,/旅行者或以希望为餐,/或以忧虑为饮。”(《梦去了》)“我的思想的小径上/铺满落叶无人扫。”(《萧萧》)思想的荒芜,代表大时代的苦闷。虽说旅途劳顿,行色匆匆,但眼仍要观察,脑仍要思维:“凝视森林的深邃,/谛听绿叶的生长,/咀嚼涟漪的清香……/我却怕风雨不顾情面/闯入紧闭的窗户,/嘲笑我有一个太活泼的意象。”抗战后期的一些诗作意象转为明朗,直接针对现实,讽刺时政。《“顶好!”》描绘了战时的大后方阴影:“金圆是超等的武器,/金圆也是超等的道德观。”《金子店》写物价飞涨,一日三变,“时代的现实/打倒了释迦和基督,/还向亚里士多德吐着唾沫。”《黄金国》以生活为依据,一口气列举许多不容置疑的事实,证明“民主和独裁演着双簧”的是非颠倒的实质。《夜航机》以“无始又无终,/存在就是流动”的诗句,宣扬哲理,表明诗人对人生、事态的看法。诗中多外国人名、典故、多外文,甚至数学公式,也是这本诗的特色之一。如《一个小孩》,全诗两节5行:“一个小孩对着镜子吃手指。/告镜子说,‘食色性也。’”“水仙花染了摩登女郎的习气,/坐在水边顾影自怜。/Freud点点头,‘Oedipus情意综。’”风趣的诗行,对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意综”学说微加嘲讽。 张大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00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