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戴叔伦
释义
戴叔伦732—789

唐代诗人。字幼公,又字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少时曾师事萧颖士,为门人之冠。“安史之乱”时曾在鄱阳避难。唐肃宗时进士及第。宝应元年(762),刘晏任度支转运管盐铁诸道铸钱等使,戴叔伦在其幕府中任职,带秘书正字、国子监朝衔,后又在京师诸卫中任职,迁监察御史。建中元年(780)以监察御史里行出为东阳县令。后入嗣曹王李皋幕府。兴元元年(784)任抚州刺史。在任3年,政绩显著,封谯县男。迁容州刺史兼御中丞、本管经略使。贞元五年(789)德宗作《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特遣使臣赴容州赐诗给戴叔伦,世以为荣。同年因病罢职,上表请为道士,不久病卒,终年58岁。

戴叔伦工诗,有论诗之语“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见司空图《与极浦书》)。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评其诗:“体格虽不越中格,然‘廨宇经山火,公田没海潮’亦指事造形,其骨稍软,故诗家少之。”他的诗题材较广泛,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生活,如《女耕田行》描写农村妇女种地的艰辛,显示了安史之乱后壮丁稀少、民不聊生的景况;《屯田词》反映了农民在旱灾、蝗灾的威胁下,在官府的繁重徭役压迫下,辗转辛酸的悲惨生活;《塞上曲二首》表现了边防将士以身报国的壮志,《过三闾庙》通过凭吊屈原庙宇,抒发内心的感慨。《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述稿》10卷,已散佚。《全唐诗》卷273、274存其诗2卷;卷890存其诗1首。《全唐文》卷510存其文《贺平贼赦表》、《意林序》2篇。

苏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365-636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42:51